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学习精妙成语,传承千年智慧

您当前的位置: 成语大全 >  成语“烘云托月”详细解释

烘云托月 【hōng yún tuō yuè】朗读

褒贬中性 结构联合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古义:原指绘画时用水墨渲染云彩以衬托月亮。

今义:后用以比喻从侧面加以点染来衬托所描绘的事物,使其更加突出。

烘:渲染。
云:云朵。
托:衬托。
月:月亮。

# 提示

用于文学艺术等方面。

# 例句

1、在这部电影中,导演巧妙地运用了烘云托月的手法,让主角的形象更加鲜明,剧情更加引人入胜。
2、她的演讲就像一幅画,通过烘云托月的方式,将主题思想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印象深刻。
3、他在演讲中巧妙地烘云托月,以历史事件为引子,逐渐引出自己的核心观点,使听众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他的观点。

# 近义词

渲染烘托

# 反义词

开门见山
喧宾夺主

# 出处

而先写张生者,所谓画家烘云托月之秘法。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

# 引证

1、《咏方镜》诗云:“秋水一泓明见底,照来谁有面如田?”不言方而方字自见,此所谓烘云托月法也。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诗家烘托法》

2、她的“创造者”用“烘云托月”的方法,一连描写了十来个在她身旁走过的或者从后赶上前的或者迎面而来的摩登女性。

现代茅盾《无题》二

3、烘云托月画家诀,吟风弄月诗家情。

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十

4、诗有出典,给识货人看了,愈觉得滋味浓厚,读着一首诗就联想到无数诗来烘云托月。

现代钱钟书《围城》三

5、更妙的是,他们从美国官制中搬出“国务卿”这个名称,正是画家的“烘云托月”之笔。

现当代陶菊隐《袁世凯演义》第二五回

6、但刘方等评语也只用几个纲领的观念和一些性状形容词,金(金人瑞)却更加如火如荼的形似之语。像《西厢记》评中论烘云托月法、论匡庐天下之奇诸节皆是。

现代朱自清《中国文评流别述略》

7、此回传红卿 ,实传娟娘也。善读者可悟烘云托月,对镜取影之法也。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三回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