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形容文辞优美,声韵铿锵。也形容人的文章或话语气势豪迈,坚定有力。
今义:后来比喻诗文作品声调铿锵,文辞优美。
对友人范荣期说:“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范起初不信,打开来一读,果然赞不绝口。
晋孙绰作《天台山赋》
1、掷地金声著,从军宝剑雄。
唐刘长卿《落第赠杨侍御兼拜员外仍充安大夫判官赴范阳》
2、挥毫欲续孙公赋,愧无掷地金声才。
宋王十朋《望天台赤城山感而有作》
3、陆生赋冠六朝文,掷地金声一座闻。
元李继本《越王台》
4、奴辈蛙鸣蛩噪,安比得相公掷地金声。
清墨憨斋主人《醒名花》一六回
5、孙兴公作《天台赋》成,以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要作金石声!”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6、文章日就,何惭掷地金声。
明王錂《春芜记·访友》
7、童子遂进毫楮,灵即书云:“胜迹天成说虎丘,可中亭畔足酣游。吟诗岂让生公法,顽石如何不点头。”遂并毫楮掷地,曰:“佳哉,掷地金声也。”
清黄周星《补张灵崔莹合传》
8、腰印能如季士稀,恐掷地赋声难比。
明郑若庸《玉玦记·赴试》
9、这掷地有声的诗句,岂但是诗人一个人的情态,也是亿万人民的共同心声。
现代佚名《诗刊》1978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