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指只管自己一方愿意,而不管对方愿意不愿意。也泛指办事完全从主观愿望出发,不考虑客观条件是否许可。
1、况且地陌生疏,怎解得其中真共假,那啥(即“为啥”)一厢情愿就大排场?
清吴毓昌《三笑新编·四·游山》
2、(张金凤想)莫若此时趁事在成败未定之天,自己先留个地步:一则保了这没过门女婿的性命,二则全了这一相情愿媒人的脸面。
近代文康《儿女英雄传》一〇
3、(从龙道)者香说的话,真是一相情愿,你到了那个地步,不怕你不受拘束。
晚清竹秋氏《红闺春梦》一八
4、又把西席老夫子请来,托他代写两张官衔条子:一张是自己的,一张是翻译的,都把自己一想情愿的保举开了上去。
清末李伯元《官场现形记》五五
5、有人说:“你这是一厢情愿,石敢同意去吗?”
当代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
6、你有关那起凶杀的分析初看起来无懈可击,事实上只是你一相情愿的猜测。
当代余华《偶然事件》
7、晏殊以为柳胜韩,李淑又谓刘胜柳,所“一相情愿”。
金王若虚《滹南遗老集》
8、一个作者引用了我在一九三〇年讲的话,并以那些话为出发点,因此虽口口声声说联合任何派别的作家,而仍自己一相情愿的制定了加入的限制与条件。
现代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