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学习精妙成语,传承千年智慧

您当前的位置: 成语大全 >  成语“青黄不接”详细解释

青黄不接 【qīng huáng bù jiē】朗读

褒贬中性 结构主谓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旧粮已经吃完,新粮尚未接上。

比喻:比喻后继的人力、财力的暂断现象。

青:田时的青苗。
黄:成熟的谷物。
不:表示否定的意义。
接:连接。

# 例句

1、在春夏之交,农民们常常面临青黄不接的困境,旧年的粮食已经消耗殆尽,而新粮尚未成熟。

# 成语故事

北宋神宗熙宁二年,王安石作为宰相,为了缓解农民的经济困境,推出了著名的“青苗法”。此政策旨在每年农家的经济紧张期,通过国家向农民提供贷款来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具体做法是,在正月时,国家向农民发放第一批贷款,用于春季播种和农事活动的开支,农民在夏季收获时还款;而在五月,当农民们需要资金来支持夏季作物的生长时,国家再次提供贷款,农民在秋季收获时偿还。这样的做法旨在避免农民因高利贷而陷入更深的困境,同时也为国家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 然而,这一政策却遭到了欧阳修的强烈反对。他在《言青苗钱第二札子》中批评道:“夏季的粮食钱在春天发放,尚可以理解,因为那时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农民们的存粮已经耗尽,新粮还未成熟。但在五月,当麦子已经成熟,家家都不缺粮的时候,再发放粮食钱,这哪里是在救济困乏,分明是在向百姓放债取利!” 成语“青黄不接”便源于此,原指陈粮已经吃完,而新谷尚未成熟,农民们处于粮荒的困境。现在,这个成语被广泛用来比喻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出现暂时性的中断或不足,一时难以接继上的情况。无论是在企业运营、项目管理还是个人生活中,我们都可能会遇到“青黄不接”的困境,这时就需要我们提前规划、合理调配资源,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挑战。

# 近义词

后继无人
难以为继

# 反义词

人才辈出
后继有人
源源不绝
绰绰有余
陈陈相因

# 同义异形

青黄未接
青黄不交

# 出处

犹是青黄不相接之时,虽不户户阙乏,然其间容有不济者。

宋欧阳修《言青苗第二札子》

# 引证

1、即日正是青黄不接之际,各处物斛涌贵。

元无名氏《元典章·户部·仓库》

2、这个当儿,正是我家一个青黄不接的时候儿,何况我家又本是个入不敷出的底子,此后日用有个不足,自然还得从这项里添补着使。

近代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

3、在这青黄不接时期,只有三五个老辈在那里支撑门面。

现代胡适《〈国学季刊〉发刊宣言》

4、夫以数月不雨,适当青黄不接之际,民已如此,若不幸复有方二三千里之水旱,将何以救之?

宋范祖禹《论常平札子》

5、随处路府州县,设立常平仓以权物价,丰年收籴粟麦米谷,值青黄不接之时,比附时估,减价出粜,以遏沸涌。

明宋濂、王袆《元史·武宗纪二》

6、那不过青黄不接之时,偶一为之罢了。

近代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八一回

7、到了四月上旬,正是俗话所说的青黄不接时候,粮食困难的情况明显地出现了。

现代姚雪垠《李自成》三卷九章

8、不过中国没有这两种文学——对旧制度挽歌,对新制度讴歌;因为中国革命还没有成功,正是青黄不接,忙于革命的时候。

现代鲁迅《而已集·革命时代的文学》

9、目前是青黄不接的时期,旧的要批判掉,新的还没有吸收来,大部分工商界朋友彷徨等待,对生产经营产生消极情绪。

现代周而复《上海的早晨》三部四九

10、城市之民,青黄未接,食于常平者十家而九。

宋叶適《上宁宗皇帝札子》之二

11、因为目前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没有多少人还有余粮。

现代沙汀《催粮》

12、在这大闹剧本荒的“青黄不接”的时候,我们有什么补救办法呢?

现代洪深《最近的个人的见解》

13、臣已令本府将现籴未足米数,且权住籴,以待回降,庶使青黄不接之交,留得此米,接济百姓。

宋彭龟年《止堂集·六·乞权住湖北和籴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