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学习精妙成语,传承千年智慧

您当前的位置: 成语大全 >  成语“表里如一”详细解释

表里如一 【biǎo lǐ rú yī】朗读

褒贬褒义 结构主谓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外表和内心一致。形容人的思想和言行完全一致。

表:外部,外面,外貌。
里:内部,与“外”相对,并引申为一定范围以内。
如一:一律;一样。

# 例句

1、作为一名领导者,他始终秉持表里如一的原则,公开透明地处理事务,这让团队成员感到安心,也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
2、她是一个表里如一的人,无论是在朋友面前还是在工作中,她总是真诚坦率,从不做作,因此赢得了大家的信赖和尊敬。

# 成语故事

卫国有一位大臣名叫蘧伯玉,他对自我的要求非常严格,经常通过自己的行动来为他人树立榜样。当时的法律规定,白天经过王宫大门时,臣子需要下车行礼,而晚上则没有这样的规定。然而,蘧伯玉始终坚持遵守这一礼仪,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无论是否有人在场,他都会这样做。每当他经过宫门时,他都会让车夫停车,自己整理好衣冠,然后向王宫恭敬地行礼,之后才继续前行。有一次,卫灵公和他的夫人南子在闲聊时,听到了宫门外马车的声音,声音停了一会儿后又逐渐远去。卫灵公好奇地问南子:“你猜那是谁?为什么会在宫门口停下来呢?”南子猜测是蘧伯玉,她说:“伯玉是一位贤良的大夫,他尊敬地侍奉上司,对每项礼仪都非常重视,即使是没有人知道的情况下,他也不会放弃自己应该遵守的礼节。”第二天,卫灵公派人去调查,果然证实了南子的猜测。 后来,这个故事衍生出了成语“表里如一”,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外在表现和内在思想完全一致,也就是说,他的言行和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 近义词

心口如一
言行一致
言出必行
名副其实
名符其实
表里相符
说一不二

# 反义词

表里不一
口是心非
阳奉阴违
两面三刀
心口不一
有名无实
虚有其表
华而不实
言不由衷
言行不一

# 同义异形

表里一致

# 出处

行见中外曰悫。

先秦佚名《逸周书·六·谥法解》

# 引证

1、王龟龄学也粗疏,只是他天资高,意思诚悫,表里如一。

宋朱熹《朱子语类》一三二3176

2、若是真人品,自然表里如一:口然心不然,算是什么人!

清张伯行《困学录集粹》二

3、则所谓直内,所谓主一,自然不费安排,而身心肃然,表里如一矣。

宋朱熹《朱子全书》卷二

4、公和易诚笃,表里如一,与人交,豁然无隐。

明方孝孺《双桂轩铭》

5、我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现代郭沫若《屈原》

6、若是真人品,自然表里如一。

清张伯行《困学录集粹》二

7、小组的同志说她有进步,希望她表里如一。

现代杨绛三部六章

8、某些个人……还不能作到一个共产党员、一切有正义感的作家所应该有的无私无畏、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地对待问题。

现代丁玲《到群众中去》

9、周大人为人磊落光明,表里如一,这已为诸公所知,不用说了。

现代李劼人《大波》第一部第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