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学习精妙成语,传承千年智慧

您当前的位置: 成语大全 >  成语“瓜田李下”详细解释

瓜田李下 【guā tián lǐ xià】朗读

褒贬中性 结构并列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经过瓜田时弯腰提鞋,经过李子树下时抬手扶帽,容易被人怀疑是偷瓜、偷李子。

比喻:比喻嫌疑之地。

瓜田:种瓜的田地。
李下:李子树下。谓嫌疑之地。

# 例句

1、为了避免瓜田李下的嫌疑,他尽量不在工作时间处理私人事务。
2、在瓜田李下,两人保持距离,以免引人误会。

# 成语故事

袁聿修,北齐时代的杰出人物,自幼聪慧过人,18岁便荣任本州中正,凭借卓越的政绩和清廉的品行,后来又升任博陵太守,被人们尊称为“清郎”。他的清廉自守之名,在朝廷内外传为佳话。有一次,袁聿修被派遣至外地考察地方官吏的政绩,途经兖州时,恰逢其好友邢邵在此地担任刺史。邢邵与袁聿修交情深厚,得知好友经过,心中喜不自胜,特地挑选了一匹上等白绸,准备赠送给袁聿修以表友情。然而,当邢邵将白绸呈上时,袁聿修却面露难色,婉言谢绝道:“邢兄,你我虽为知己,但此刻我身为朝廷命官,在此地考察,身份与往常不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我若收下这匹白绸,恐怕会引来不必要的嫌疑。古人有言,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正是为了避嫌。你我相交多年,难道你还不了解我的为人吗?你的深情厚意我心领了,但这礼物我却是不能收的。”邢邵听了袁聿修的话,深感其为人处世之谨慎与清廉,对他的拒绝表示了深深的理解,并没有再做强求。他敬佩地看着袁聿修,心中更加钦佩这位好友的品格。后来,“瓜田李下”这一成语在民间广为流传,用来比喻那些容易招致嫌疑的场合或举动。人们常常用它来提醒自己在特定场合下要谨慎行事,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而袁聿修的故事,也成为了这一成语流传千古的佳话。

# 近义词

正冠纳履

# 同义异形

瓜田纳履
李下瓜田
瓜李之嫌

# 出处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三国曹植《君子行》

# 引证

1、瓜田李下,古人所慎。

唐李延寿《北史·袁翻传》

2、遇日暮,惧获瓜田李下之讥。

晋干宝《搜神记》卷一五

3、然鄂州所见,亦一女子独处,夫不在焉。瓜田李下之疑,唐人不讥也。

宋洪迈《容斋三笔·白公夜闻歌者》

4、你这逆子枉读诗书,空列学校。岂不闻:瓜田李下,君子不居;濮上桑间,诗人所刺。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九回

5、不记得瓜田李下,纳履非宜,整冠不雅。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金兰记·舟中掷帕》

6、原非有意于赌。但瓜田李下,嫌疑难辩,万一已拘者畏法混供,也甚怕堂讯之下,玉石不分。

清李海观《歧路灯》五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