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姑六婆 【sān gū liù pó】
褒贬贬义
结构联合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指不务正业的妇女。
比喻:比喻不务正业的妇女。
古义:旧时对操不正当职业或走街串户的妇女的蔑称。
三姑:指尼姑、道姑、卦姑。
六婆:指媒婆、虔婆、师婆、牙婆、药婆、稳婆。
# 例句
1、你要小心那些三姑六婆,她们可能会传播不实之词,损害你的名誉。
2、现代社会中,虽然信息获取渠道更加多样,但三姑六婆们依然以其独特的方式在邻里间传递着消息。
# 成语故事
元末明初文学家、史学家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中写道:在古代中国,有一个特定的称谓用来指代从事多种职业的女性群体,那便是“三姑六婆”。这些女性通常与宗教仪式、婚姻安排以及医疗护理等领域紧密相关。
“三姑”包含了尼姑、道姑和卦姑。尼姑是佛教修行的女性,道姑则是道教修行者,而卦姑则是以占卜为生的女性。而“六婆”则涵盖了牙婆(专门负责买卖人口的中间人)、媒婆(协助男女缔结婚姻的媒介)、师婆(通常指从事巫术或神秘仪式的女性)、虔婆(有时指经营风月场所的女性)、药婆(懂得医术和草药的女性)以及稳婆(负责接生的产婆)。
由于古代社会的风气保守,大部分女性被限制在家中,与外界的接触非常有限。而三姑六婆由于她们的工作性质,与许多家庭有着频繁的往来。然而,这也使得她们在闲聊家常时,有时容易散布流言蜚语,甚至制造事端。因此,在古代社会,三姑六婆的形象有时被描绘为喜欢搬弄是非、造谣生事的人。这就是成语“三姑六婆”的出处,指不务正业的妇女,旧时是对操不正当职业或走街串户的妇女的蔑称。
# 出处
三姑者,尼姑、道姑、卦姑也;六婆者,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也。
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十三
# 引证
1、我说那三姑六婆是再要不得的,我们甄府里从来是一概不许上门的,不想这府里倒不讲究这个呢。
清佚名《红楼梦》第一百十二回
2、吾闻贵地有三姑六婆,一经招引入门,妇女无知,往往为其所害,或哄骗银钱,或拐带衣物。
清李汝珍《镜花缘》十二回
3、此辈心凶笔弱,不能文战,便大施诬陷与中伤。又无效,于是就诅咒,真如三姑六婆,可鄙亦可恶也。
现代鲁迅《致姚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