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四暮三 【zhāo sì mù sān】
褒贬贬义
结构联合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犹朝三暮四。
古义: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
今义:后比喻心意不定,反复无常。
# 例句
1、若说一个真来一个假,这是名实未亏喜怒为用,这是朝三暮四,朝四暮三的顽意儿。
# 成语故事
宋国有一个人喜欢养猴子,大家都称他为狙公。狙公懂得猴子的心理,猴子也能听懂他的话语。狙公经常缩减家里人的口粮来满足猴子的食欲。但没过多久,家里贫穷了,所以他决定要减少猴子的粮食。不过,他担心猴子们不满意,就先和猴子们商议:“我每天早晨给你们三颗栗子,晚上再给四颗,够吃了吗?”猴子们听说他们的粮食要减少,都龇牙咧嘴地站立起来,非常生气。狙公看见这情形,立刻又说道:“那么,我每天早晨给你们四颗栗子,晚上再给三颗,够吃了吗?”猴子们听说栗子早上已经从三颗变成了四颗,以为是增加了,便高兴地欢呼起来。
# 出处
议者以为少阳兵戎贼臣,曾居叛党,若将易处于关辅之地,宠任以兵戎之权,何异夫朝四暮三,而终不离其数。
唐韦处厚《代裴度论淮西事宜表》
# 引证
1、比有一辈,沉吟坚忍以师心,婉娈夸毗以媚世,朝四暮三以悦众狙,尤可恶也。
宋陆九渊《与侄孙濬书》
2、其后有以调停之说进者,吾见其朝四暮三,无关宏旨。
近代梁启超《余之币制金融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