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飘浮的乌云遮住了太阳。
比喻:比喻奸佞蒙蔽君主,贤人遭到排挤。也泛指小人当道,社会黑暗。
日月欲明,浮云盖之。
战国文子《文子·上德》
1、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鄣日月也。
汉陆贾《新语·慎微》
2、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3、浮云蔽日龙蛇蛰,眼中时局如棋枰。
明周咏《去国吟》
4、浮云蔽日去不返,总为秋风摧紫兰。
唐李白《答杜秀才五松山见赠》诗
5、浮云蔽日有时尽,沅水至今天际流。
清陶季《登绥宁城酒酣作》诗
6、浮云蔽日不可扫,坐令蝼蚁食应龙。
近代梁启超《去国行》
7、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
8、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绽春蕾。
近现代陈毅《赠同志》
9、奸邪用法原非法,唱和求才不是才。自古浮云蔽白日,洗天风雨几时来?
唐薛能《汉南春望》
10、扰扰人生,纷纷世事,就里何尝不强颜。重回首、怕浮云蔽日,不见长安。
元白朴《沁园春·金陵凤凰台眺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