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日日削减,月月缩小。形容长期减损,越来越少。
民日削月朘,浸以大穷。
东汉班固等《汉书·董仲舒传》
1、今君之老矣,血衰齿寒。辅车龂腭,日削月朘。
唐白居易《齿落辞》
2、若不锐意而速图之,臣恐日削月,为害不浅。
宋包拯《孝肃包公奏议·八·言陕西盐法·二》
3、民日削月朘,未知救弊之术。
宋洪迈《容斋五笔·卷二》
4、故置乡户衙前以来,民益困乏,不敢营生。富者返不如贫,贫者不敢求富,日削月朘,有减无增。以此为富民之术,不亦疏乎!
北宋司马光《论衙前札子》
5、江南诸州北枕大江,东濒沧海,而太湖一水潴其中。近水之田,风涛吞噬,日削月朘,什亡四五。
明史鉴《坍荒田粮宜与开豁》
6、今之事力,与昔者不可同日而语。所谓缗钱之入,殆过十倍。民日削月朘,未知救弊之术。
宋洪迈《容斋三笔·国家府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