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学习精妙成语,传承千年智慧

您当前的位置: 成语大全 >  成语“一泻千里”详细解释

一泻千里 【yī xiè qiān lǐ】朗读

褒贬中性 结构补充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形容江河水势奔腾直下。 形容发展迅速。也形容文章气势奔放。

一:助词,表示加强语气。
泻:水急速地向下流。
千里:表示流程远。

# 例句

1、那位歌手的歌声高亢激昂,情感一泻千里,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听众。

# 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一泻千里”源自李白的《赠从弟宣州长史昭》。诗中云:“长川豁中流,千里泻吴会。”这句诗描绘的是江水在奔腾中豁然分开,气势磅礴地直泻而下,最终汇入吴会之地。诗人借此江水东逝之景,抒发内心的孤独与感慨,感叹知音难寻,被山川阻隔。后来,“千里泻吴会”逐渐演化为成语“一泻千里”,用以形容事物发展迅速,势不可挡,如同江水一泻千里般势不可挡。同时,它也常被用来形容文章文笔流畅,气势奔放,如同江水奔腾不息。

# 近义词

悬河泻水
一日千里
一落千丈

# 反义词

迂回曲折
斗折蛇行
一潭死水

# 同义异形

一泻百里
一泻万里

# 出处

淮南望江南,千里碧山对。我行倦过之,半落青天外。宗英佐雄郡,水陆相控带。长川豁中流,千里泻吴会。

唐李白《赠从弟宣州长史昭》诗

# 引证

1、长江大河,一泻千里,不足多怪也。

宋陈亮《与辛幼安殿撰书》

2、其文如源泉奔放,一泻千里。

明焦竑《玉堂丛语·文学》

3、她说话常常一泻千里,看得出才思的敏捷与思维的丰富。

现代王火《战争和人》(三)卷三

4、在比赛中精神因素相当重要,一旦你丧失斗志,那已经不利的局势就将一泻千里,不可收拾。

现当代陈祖德《超越自我》

5、方希直如奔流滔滔,一泻千里,而潆洄滉瀁之状颇少。

明王世贞《文评》

6、每当读到它,我就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想起浩浩荡荡一泻千里的大渡河,想起廿二年前红军先遣团十八勇士强渡大渡河的一幕。

现当代杨得志《大渡河畔英雄多》

7、由于行文应当服从故事的发展,这篇小说的调子是一泻千里,先慢后急。

现代茅盾《一九六〇年短篇小说漫评》

8、社会主义革命的浪潮一泻千里,一个浪头比一个浪头更高。

现代柳青《王家父子》

9、东坡来时正怕迟慢,所以舍舟从陆。回时乘着水势,一泻千里,好不顺溜。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

10、嘉陵江,浩浩荡荡,一泻千里,由北向南穿过险峻的秦岭和大巴山区,流入”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

现当代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一章

11、上月里十五号前后那么厉害的跌风,大家都以为总是一泻千里的了,谁知道月底又跳回来。

现代茅盾《子夜》一一

12、吾观庄先生言论,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

元史九敬先《庄周梦》二折

13、坡诗放笔快意,一泻千里,不甚锻炼。

清赵翼《瓯北诗话·苏东坡诗》

14、如《南归》,我是在极端悲痛的回忆中写的,几乎不经过思索,更没炼字造句的工夫,思绪潮涌,一泻千里!

现代冰心《冰心散文选·自序》

15、长川豁中流,千里泻吴会。

唐李白《赠从弟宣州长史昭》诗

16、悬流轰轰射水府,一泻百里翻云涛。

唐韩愈《贞女峡》

17、西昆水源出天河,一泻万里生惊波。

元胡长孺《石塘稿·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