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剑买牛 【mài jiàn mǎi niú】
结构连动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卖掉刀剑,买回耕牛。指弃武就农或战争结束从事农业生产。
比喻:比喻改业务农或坏人改恶从善。
卖剑:同“卖剑买牛”。
买:用钱财交换,购进。与“卖”相对。
牛:哺乳动物,反刍类,身体大,肢端有蹄,头上长有一对角,尾巴尖端有长毛。力气大,供役使、乳用或乳肉两用,皮、毛、骨等都有用处。我国常见的有黄牛、水牛、牦牛等。
# 例句
1、经历了多年的战乱,他终于迎来了和平的日子,决定卖剑买牛,过上安稳的农耕生活。
# 成语故事
汉宣盛世,渤海却遭饥荒肆虐,百姓无奈,纷纷挺而走险,成了绿林好汉。宣帝见状,急召年逾七旬的老将龚遂,委以平乱重任。龚遂一到渤海地界,便拒官兵护卫,孤身踏入这片纷扰之地,誓要以一己之力平息风波。
上任伊始,龚遂便大刀阔斧,削减追捕盗匪的兵力,转而大张旗鼓地宣扬农耕之美,将那些手握锄头、汗水浸衣的农夫视为国家的脊梁,而对那些心怀不轨、私藏武器之人则严惩不贷。同时,他开启粮仓,如春雨般滋润着这片干涸的土地,鼓励百姓重归农田,重拾生活的希望。
在他的治理下,渤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些曾手持利刃、呼啸山林的汉子们,如今却忙着卖剑换牛、卖刀购犊,争先恐后地投入到农田的怀抱中,用汗水浇灌着丰收的希望。不久,渤海之地便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盗匪销声匿迹。而“卖剑买牛,卖刀买犊”的成语也由此诞生,成为了改邪归正、弃恶从善的生动写照。
# 出处
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
东汉班固《汉书·龚遂传》
# 引证
1、惟有躬耕差可为,卖剑买牛悔不早。
宋陆游《贫甚作短歌排闷》
2、乞浆得酒人情好,卖剑买牛农事兴。
宋陆游《游近村》诗之二
3、卖剑买牛,念即归于农亩;乘车戴笠,尚永记于交盟。
宋陆游《答吴提宫启》
4、买牛卖剑计已决,家有竹隐堪负暄。
宋赵鼎臣《送外兄张会之》诗
5、我本三生田舍叟,买牛卖剑定何时。
元张养浩《驿途小憩书田家壁》诗
6、下车果有讴谣生,卖刀买犊民归耕。
宋王禹偁《酬赠田舍人》诗
7、上谕曰:所奏深得卖刀买犊之意。环刀、标枪,自当收缴,可顺其愿,不宜强迫。
清赵尔巽《清史稿·迈柱传》
8、出门万瓦粲晨霜,忽忆行军起裹创。卖剑买牛身已老,搴旗斩将梦犹狂。
宋陆游《晓出遇猎徒有作》诗
9、遭时丧乱未得志,长策短藁无由伸。不如卖剑买牛去,也学此翁村里往。
宋刘过《村墅》诗
10、渤海民风,向来奢侈,专务末技,不勤田作,遂以俭约率民,劝课农桑,教导树畜,民间或带持刀剑,悉令卖剑买牛,卖刀买犊。
近代蔡东藩《前汉演义》第八四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