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学习精妙成语,传承千年智慧

您当前的位置: 成语大全 >  成语“成竹在胸”详细解释

成竹在胸 【chéng zhú zài xiōng】朗读

褒贬褒义 结构主谓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

比喻:比喻处理事情之前心里早有通盘的考虑和打算。

古义:本指画竹子之前先有一个完整的竹子形象在心中。

今义:后比喻做一件事以前,心里早已有对这件事的通盘考虑。

成竹:完整的竹子。
在:存在;生存。
胸:心里(跟思想、见识、气量等有关)。

# 例句

1、在准备考试前,他已经将所有的知识点复习得滚瓜烂熟,成竹在胸地走进了考场。
2、面对即将到来的演讲比赛,她成竹在胸,因为她已经准备了很长时间,对演讲内容非常熟悉。

# 成语故事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所描述的绘画过程,展现了画家的深邃造诣:“在挥毫画竹之前,画家必须先在心中勾勒出竹子的完整轮廓,凝神细观,待胸有成竹之际,即刻挥笔疾书,一气呵成,以捕捉那稍纵即逝的灵感。整个过程如同兔起鹘落,稍有迟疑,那灵动的神韵便将消散。”这一描述不仅揭示了绘画的精髓,也孕育出了“成竹于胸”或“胸有成竹”这一成语,它寓意着在着手处理任何事情之前,都应当先在心中做好周密的规划和准备,以确保行动时能够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 近义词

心中有数
稳操胜券
稳操胜算
胜券在握
胸有丘壑
胸有成竹
胸有成略
胸有成算

# 反义词

心中无数
不知所措
胸无城府
束手无策
一筹莫展

# 同义异形

胸有成竹

# 出处

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 引证

1、既已成竹在胸,何难借笔于手。

清李绿园《歧路灯》七十九回

2、到底他是老州县,见多识广,早有成竹在胸。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十四回

3、国王的性情和脾味我们是摸得很熟的。我自己是早有成竹在胸,不过在你这一方面,要望你把你的聪明多发挥一下啦!

现代郭沫若《屈原》二幕

4、杨生明早已成竹在胸,听完了两边截然相反的意见之后,自己暂时不说话,号召大家起来议论议论。

现代欧阳山《三家巷》一百六十七

5、作律诗虽争起笔,尤贵以气格胜。须要成竹在胸,操纵随手。

清朱庭珍《筱园诗话》四

6、其可以有济于民处何在呢?先生必有成竹在胸,何妨赐教一二呢?

近代刘鹗《老残游记》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