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学习精妙成语,传承千年智慧

您当前的位置: 成语大全 >  成语“切肤之痛”详细解释

切肤之痛 【qiè fū zhī tòng】朗读

结构偏正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指感受的痛苦极深。

比喻:比喻承受的损失、伤害极重。

切肤:犹言切身,和自己有密切关系的。
之: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痛:疾病、创伤等引起的难受的感觉。

# 易错

注意"切肤之痛"的"切"读qiè,是四声。

# 提示

含感叹意。

# 例句

1、她经历了那场灾难,那种切肤之痛至今难以忘却。
2、失去亲人的切肤之痛,让他久久无法释怀。

# 成语故事

据《聊斋志异》所记载,朱生在丧偶后,对邻人之妻心怀欣赏。有一回,他和媒人开玩笑,称要向那妇人求婚,媒人遂顺着他的话戏谑道:“那你就把她丈夫杀了。”朱生笑着回应:“行啊!”其后,那妇人的丈夫竟真被人杀害。镇上官员怀疑朱生是凶手,对那妇人严刑拷打,朱生心疼不已便认了罪,还以血衣为证,朱生因此被判死刑。直至一日,真凶因良心难安,主动自首。官员询问血衣的来源,朱生的母亲答道:“儿子急需血衣,我便割了自己的手臂。”一年后,那妇人感激朱生的情义,嫁给了他。蒲松龄由此感慨:“受万罪于公门,竟属切肤之痛。”其意为:在官府中遭受众多罪名,这些痛苦均为亲身所感的剧痛。他期望每位审案的官员都能详加调查,以保众多无辜之人的性命。

# 近义词

刻骨铭心
痛定思痛
剥肤之痛

# 反义词

无关痛痒
不关痛痒
漠不相关

# 出处

六四,剥床以肤,凶。象曰:剥床以肤,切近灾也。

《周易·剥》

# 引证

1、(异史氏曰)故兴讼者以其全力谋正案,而以其馀毒复小仇。带一名于纸尾,遂成附骨之疽;受万罪于公门,竟属切肤之痛。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七·冤狱》

2、罚俸年半,去银近五百金,在京官已视为切肤之痛矣。

清曾国藩《(清)曾国藩全集·家书·123·致澄、温、沅、季弟》

3、相持一年以来,竭蹶于征调,疲敝于经济,既已使全国骚然,人人感切肤之痛,怨政府之非计。

近代梁启超《饮冰室文集·一九·俄罗斯革命之影响》

4、独其切肤之痛,乃有未能恝然者,辄复云云尔。

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中

5、他起来之后,也仍旧在街上逛,虽然不比赤膊之有切肤之痛,却又渐渐的觉得世上有些古怪了。

现代鲁迅《呐喊·阿Q正传》

6、譬如赤子有慈母之依,虽切肤之痛,不难去也。

明李应昇《答闵非台》

7、葛萍这两年里虽然也听韩一潭以贬斥的语气议论过龙点睛,但她毕竟并无切肤之痛,而且总觉得韩一潭对人未免求之过苛。

当代刘心武《钟鼓楼》六章

8、骗子的一再出现说明了我们社会里存在的某些毛病。对封建社会的流毒我有切肤之痛。

现代巴金《随想录》六一

9、(过去四十年间)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中国的老知识分子无不有切肤之痛。

当代季羡林《悼组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