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风而靡 【wàng fēng ér mǐ】
褒贬贬义
结构偏正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看见对方的威势就顺服。形容十分畏惧的样子。也指望见对方就为之折服倾倒。形容钦佩敬重的样子。指一看见敌人的气势就溃散逃跑。
望:远视;遥望。
风:风头,气势。
而:连词。表示承接。
靡:披靡,倒下。
# 例句
1、在那强大的对手面前,他们队伍的气势瞬间望风而靡,队员们的信心也受到了严重打击。
2、敌人军队看到我方战无不胜的气势,瞬间望风而靡,纷纷撤退,不敢再战。
# 成语故事
上林苑,这一汉武帝的游憩之地,原本是基于秦朝的旧苑进行扩展的。其建设耗费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苑囿周长绵延至300里,内含多达70座离宫与别馆,足以接待成千上万的车骑。苑内草木葱茏,各种禽兽出没其中,风景如画。
为了勾画上林苑的壮丽,文学家司马相如撰写了《上林赋》。他在文中如此描绘:“花草连绵不绝,随风轻轻摇曳,馥郁芬芳,香气四溢,那香气浓烈迷人,直透心脾。”这样的描写不仅活灵活现地展示了上林苑的壮丽景色,同时也折射出汉武帝时期的奢华风气。
值得一提的是,文中“应风披靡”一词后来演变成了成语,原意是形容事物随风倒下,后来引申为军队尚未交战就已溃败,或者表示对某人某事极为敬畏,一见之下即深感折服。该成语还有“望风披靡”、“望风而靡”等不同表述。
# 出处
天下莫不望风而靡,自尚书近臣皆结舌杜口,骨肉亲属莫不股栗。
东汉班固等《汉书·杜周传》
# 引证
1、是以乡里长幼,望风而靡,邦国贤豪,闻名而悦服。
唐陈子昂《堂弟孜墓志铭》
2、贼势浩大,官军望风而靡。
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一回
3、此孟子所以必欲置之庄岳,然庄岳势不易得,惟恃一齐人之辞严义正,能使众咻辟易,望风而靡,则潇湘云梦尽成庄岳矣。
清陆陇其《与曾叔祖蒿庵翁》
4、今我军由湖北至此,沿途太平兵马皆望风而靡,其中过于易胜,恐有奸计,不可不防。
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四五回
5、师于是名振四方,学者望风而靡。
宋普济《五灯会元·一一·汝州首山省念禅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