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缩不前 【wèi suō bù qián】
褒贬贬义
结构述补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畏惧怯懦,往后退缩,不敢再向前进。
# 例句
1、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他显得有些畏缩不前,总是担心自己无法胜任,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他前进的步伐。
2、在攀登险峻山峰的途中,面对陡峭的岩壁,他一度感到恐惧,畏缩不前,但最终还是鼓起勇气,继续向上攀登。
# 成语故事
在南宋胡仔所著的文学评论集《苕溪渔隐丛话》中,有如下描述,它讲述了一段北宋时期的官场风云:“初时,唐介毅然上疏弹劾宣徽使张尧佐,此举深得众多谏官的响应与声援;然及至其欲再行弹劾朝中重臣文彦博之际,同僚吴奎却显露出怯懦之态,非但不敢并肩作战,反倒退缩避让,不敢有所行动。”这一典故,随后演化出成语“畏缩不前”,广泛用以形容人在面对挑战或困难时,因恐惧而犹豫不决,缺乏勇气向前的状态。
# 出处
违主之命不忠,畏缩不前无勇,死忠死勇,丈夫分也。
五代吴越皮光业《吴越故忠义军匡国功臣··屠将军墓志铭》
# 引证
1、唐介始弹张尧佐,谏官皆上疏;及弹文颜博,则吴奎畏缩不前。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梅圣俞》
2、在这种节骨眼上,咱们畏缩不前,使朝廷全力进攻张敬轩,岂不是卖了朋友?
现代姚雪垠《李自成》一卷三十一章
3、次日孙二哥打好包袱,拿一把钢刀,磨得雪亮,和老者说道:”走!我和你同去,我为你一报此仇!“老者畏缩不前。
近代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三一章
4、起先虽然颇有畏缩不前的心情,此时却已鼓起勇气临阵似的气概了。
现代叶圣陶《平常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