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学习精妙成语,传承千年智慧

您当前的位置: 成语大全 >  成语“雷霆之怒”详细解释

雷霆之怒 【léi tíng zhī nù】朗读

褒贬中性 结构偏正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象霹雳一样的盛怒。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雷霆:比喻威力或怒气。
之: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
怒:愤怒。

# 例句

1、面对敌人的挑衅,将军的雷霆之怒让整个战场都为之颤抖。

# 成语故事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建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当时,曹魏的执政者是魏明帝曹睿。曹睿是个荒淫无度又无能的人,曹氏政权已失去了武帝曹操、文帝曹丕时的气势。魏国的辽东太守公孙渊见此情形,便暗地里与孙权结成同盟,孙权封他为燕王。但是,由于辽东和建业离得非常远,公孙渊担心一旦被魏国攻打,远水救不了近渴,和孙吴结盟并非是好的办法,于是又背弃盟约,杀了吴国的使臣。   消息传到东吴,孙权暴跳如雷,打算立即派大军渡海远征,讨伐公孙渊。名将陆逊见此情形,上书劝阻。陆逊指出:公孙渊凭借着险要的地势,背弃盟约,杀我使臣,确实令人气愤。但现在天下风云变幻,群雄争斗,如果不忍小忿而发雷霆之怒,恐难实现夺取天下的愿望。我听说,要干大事业,想统一天下的人是不会因小失大的。孙权觉得陆逊的意见十分正确,就取消了讨伐公孙渊的计划。

# 近义词

大发雷霆
怒发冲冠
怒不可遏
怒火冲天

# 反义词

心平气和
喜不自胜
欣喜若狂

# 同义异形

大发雷霆

# 出处

今不忍小愤,而发雷霆之怒,违垂堂之戒,轻万乘之重,此臣之所惑也。

西晋陈寿《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 引证

1、主公暂息雷霆之怒。这牛皋是一员勇将,乃是岳飞的结义弟兄也。

清钱彩、金丰《说岳全传》第二九回

2、老夫人息雷霆之怒,听贱妾陈是非之由。

元白朴《东墙记》三折

3、愿太尉息雷霆之怒。克日先送世子公孙修为质当,然后君臣自缚来降。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一〇六回

4、伏乞圣上息雷霆之怒,施雨露之恩,暂缓严罚,使其戴罪图功。

现代姚雪垠《李自成》一卷三二章

5、(窦参顿首曰)陛下忽震雷霆之怒,臣便合万死。

宋李昉、扈蒙等《太平广记•二七五•上清》引《异闻集》

6、熹疏贱狂瞽之言,意谓必触雷霆之怒。

宋朱熹《朱文公文集•二六•与江东陈帅书》

7、告大人暂息雷霆之怒,略罢虎狼之威。

元无名氏《孟德耀举案齐眉》第四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