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学习精妙成语,传承千年智慧

您当前的位置: 成语大全 >  成语“如箭在弦”详细解释

如箭在弦 【rú jiàn zài xián】朗读

褒贬中性 结构动宾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就像箭搭在弦上。

比喻:比喻势在必行。

古义:原指受人控制,不得不做。

今义:后比喻事情到了不得不做的地步。

如:表示如同、好像。
箭:一种投射武器,用弓发射。
在:表示存在、处于某个位置或状态。
弦:弓上用于发射箭的弹性条带。

# 提示

含惊叹意。

# 例句

1、双方的对决已经如箭在弦,一触即发,观众们都屏息以待,期待这场激动人心的比赛。
2、面对即将到来的重要考试,学生们都感到如箭在弦,压力倍增,但他们也明白这是展现自己实力的时刻。
3、谈判双方经过长时间的争执,已经到了如箭在弦的地步,任何一方都不愿再退让,气氛异常紧张。

# 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军阀割据。袁绍,作为北方强大的诸侯之一,因曹操势力的日益扩张而深感威胁,遂决意发起征伐,以除后患。为此,他特命麾下才华横溢的书记官陈琳,起草一篇震撼人心的讨伐檄文,题为《为袁绍檄豫州》。文中,陈琳不仅详尽列举了曹操的种种暴行与野心,更言辞激烈地痛斥了曹操及其先祖三代,激起了四方诸侯的愤慨与共鸣,纷纷响应号召,誓要共讨曹操。 然而,世事难料,战局瞬息万变。袁绍虽一时势大,却终未能抵挡住曹操的凌厉攻势,遗憾败北。战乱之后,陈琳在权衡利弊之下,选择了归顺曹操。一日,曹操与陈琳相对而坐,提及昔日那篇让他声名大噪却又令他倍感尴尬的檄文,质问陈琳何以对己及家族如此不留情面。陈琳面色平静,从容答道:“彼时情境,正如矢已搭弦,不得不发。”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无奈与决绝,意指当时形势所迫,自己只能顺应时势,发出那篇必将载入史册的檄文。 曹操闻言,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陈琳之才,更敬佩其能在危难之际仍能保持清醒与坚定。于是,他非但没有怪罪陈琳,反而对其更加器重与信任。从此,“矢在弦上,不得不发”这一典故便流传开来,用以形容情势紧迫、不容迟疑的境地。此成语亦常以“矢在弦上”、“如箭在弦”等形式出现,寓意相同,均表达了人们在面对重大抉择时的无奈与坚决。

# 近义词

间不容发
矢在弦上

# 同义异形

矢在弦上
矢在弦上,不得不发

# 出处

唐·李善注引《魏志》:“曹公曰:‘卿昔为本初移书,但可罪状孤而已,恶恶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邪?’琳谢罪曰:‘矢在弦上,不可不发。’曹公爱其才而不责之。”

三国魏陈琳《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

# 引证

1、革命之机,如箭在弦矣。

近代梁启超《匈加利爱国者噶苏士传》六

2、既然补之与汉举二将军已率两万人马进驻叶县与裕州之间,大军继续东进,如箭在弦。

现代姚雪垠《李自成》二卷三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