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两只手连捆一只鸡的力气都没有。形容人文弱无力。
古义:原指书生文弱没有力气。
今义:后泛指体质瘦弱,没有力气。
那韩信手无缚鸡之力,只淮阴市上两个少年要他在胯下钻过去,他就钻过去了,有什么本事在那里?
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
1、萧让道:“山寨里要我们何用?我两个手无缚鸡之力,只好吃饭。”
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三十八回
2、小人既是以身许国,岂不欲早投大寨?但小人手无缚鸡之力,又未习行兵之道,于是何益?
清钱彩《说岳全传》四十九回
3、我说:“我手无缚鸡之力,能立什么大功?”
现代张恨水《八十一梦·第四十八梦》
4、她的童年结发,饱经忧患,手无缚鸡之力,终年闭门思过、与世从来无争的丈夫,也终于逃不过文人的浩劫。
当代孙犁《秀露集·〈从维熙小说选〉序》
5、这个品貌,原是个奇人,不是那手无缚鸡之力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四九回
6、我手无缚鸡之力,不能去杀敌雪耻,我只能临危不苟,儿子怎么死,我怎么陪着。
现代老舍《四世同堂》
7、这个老者怒气冲天,七窍生烟,他想折断一枝水柳,抽打叶三车放手,可惜他手无缚鸡之力,拼出吃奶的气力也折不断。
现代刘绍棠《花街》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