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学习精妙成语,传承千年智慧

您当前的位置: 成语大全 >  成语“一波三折”详细解释

一波三折 【yī bō sān zhé】朗读

褒贬中性 结构联合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指写字笔画曲折多姿。

古义:原指写字的笔法曲折多变。

今义:后比喻事多波折。

一: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波:书法上指捺。
三: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引表示再三、多次。
折:书法上指转变笔锋。

# 提示

含惊叹意。

# 例句

1、他们的爱情之路可谓一波三折,经历了多次的误会和分离,最终才走到了一起。
2、这个项目的进展真是一波三折,遇到了许多预料之外的困难和挑战,但我们还是坚持下来了。
3、他在创业过程中经历了一波三折的挫折,但从未放弃,最终成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 成语故事

“一波三折”原本是一个书法术语。在书法中,平捺的笔画被称为“波”。书写捺笔时,需要三次转变笔锋的方向:起笔时要紧凑,颈部要稍稍提起,到捺笔处再铺开,形成波折的形状,就像水流从高处流下,穿过山间小溪,因此用“一波三折”来比喻这个过程。 王羲之(公元321-379年),字逸少,是晋代临沂人。他的人格高尚纯洁,曾担任右军将军,因此被世人称为“王右军”。他擅长书法,所写的草书和隶书都超越了古今的书法家,其中以《兰亭集序》和《乐毅论》最为著名,因此后人尊称他为“书圣”。 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后》这篇文章中,王羲之提到,如果一幅字写得过于平直呆板,就像算盘上的珠子一样整齐排列,那就只是描绘出了字的形状,而没有真正写出字的灵魂。以前,钟繇的学生宋翼就常常这样写字,因此经常被钟繇责备,以至于宋翼吓得跑回家,三年都不敢来见老师。然而,宋翼在家里专心研究钟繇的《笔势论》,并深得其中精髓。经过数十年的刻苦学习,他终于成为了晋代有名的书法家。 “一波三折”这句成语,就是从王羲之文中“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这句话演变而来的。它原本用来形容书法笔势的曲折多变,后来也被用来比喻声音、文章的起伏跌宕,或者形容事情进展得曲折不顺利。

# 近义词

好事多磨
跌宕起伏
一波又起
曲曲折折

# 反义词

一帆风顺
水到渠成
一气呵成

# 出处

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

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

# 引证

1、但恨拘窘法度,无飘然自得之态。然其一波三折之势,亦自不苟。

宋佚名《宣和书谱·太上内景神经》

2、大苏文一渲千里,小苏文一波三折。

清刘熙载《艺概·文概》

3、诡异谲秘,一波三折,唱念做打俱全。一把鼻涕一把泪。

当代蒋子龙《创作笔记》三

4、在此之前我所知道的中国画,包括在各种画展上看到的……都是用笔要一波三折,用墨要浓淡干湿,直线边上要配横线,浓墨后面要衬淡墨,每一笔每一墨,都是要用心经营的。

当代简繁《沧海》一

5、余谓大苏文一泻千里,小苏文一波三折,亦本此意。

清刘熙载《艺概·文概》

6、多年的“扫黄”“打非”斗争……充满一波三折、高潮迭起的斗争场景。

当代陆幸生《银豹花园·序》

7、郑云芝,维扬人,工唱满江红,兼擅昆曲。音韵悠扬宛转,一波三折,饶有余情。

清王韬《淞滨琐话·谈艳中》

8、回顾这二十多年知识分子问题的一波三折,使我发生这样的疑问。

林放《外行的症结在哪里》

9、汉、魏人用笔,断截离合,倒装逆转,参差变化,一波三折。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二·汉魏·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