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学习精妙成语,传承千年智慧

您当前的位置: 成语大全 >  成语“一鼓作气”详细解释

一鼓作气 【yī gǔ zuò qì】朗读

褒贬褒义 结构紧缩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比喻: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口气把事情干完。

一鼓:第一次击鼓。
作:振作。
气:勇气。

# 例句

1、大家一鼓作气,很快就把工作做完了。
2、山高路窄,靠的就是登山者一鼓作气的精神。

# 成语故事

成语“一鼓作气”,最早就记载于《左传》。文中的原意是,鲁国的军队打败了来犯的齐国军队,鲁庄公问谋士曹刿是什么缘故,曹刿回答:“打仗全凭一股气势,击鼓就是叫人打起精神来。第一次的鼓,气势最盛;第二次的鼓就差了;到了第三次,鼓敲得再响,也不能带动兵马的劲头了。趁着对方不备的时候,咱们一鼓作气打过去,怎么会不赢呢?”这就是著名的“曹刿论战”。   春秋时期,鲁国与齐国在长勺发生战争。当时,强大的齐国出兵攻打鲁国。鲁庄公决心御敌,苦于没有谋士,经人推荐,名不见经传的平民百姓曹刿,被带到了鲁庄公面前。鲁庄公问他有什么办法可以击退齐国军队,曹刿回答:“这很难说,打仗全凭随机应变,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则可以遵循。”鲁庄公听后觉得有道理,就带着曹刿和大军直驱长勺。   鲁国的军队到了长勺,摆好阵势,与齐军遥遥相对。严阵以待的齐军即刻下令击鼓进兵,全军潮水般地涌来。鲁庄公一听对方鼓声震天,就想叫鲁军也擂鼓对敌。曹刿马上制止他说:“等一等,别跟他们交手。”鲁庄公就下令:“不准喧嚷,不准开打。”齐国军队在鼓声催促下冲了过来,却遇到鲁军不为所动的严整阵容,只好退了回去。过了一会儿,齐军又擂鼓冲锋,鲁军仍然不动声色,未见一人杀出来。齐军找不到交锋的对手,只能再次退回。这时,齐军将士以为鲁军怯阵,只守不战,不敢与自己交锋。当第三次战鼓擂响时,就有些懈怠,兴趣索然地跑向鲁军。哪知此时,鲁军阵中忽然鼓声大作,鲁国将士霍地喊杀而出,刀砍箭射,毫无准备的齐军顿时被打得七零八落,狼狈逃窜。鲁军乘胜追出齐军三十多里,缴获了大量的辎重和兵器。   战后,鲁庄公虚心地向曹刿请教。曹刿就说了文首的那段话。鲁庄公钦佩地跷起大拇指说:“你真可以说是一个精通军事的将军啊!”   成语“一鼓作气”流传了下来,但它的寓意,已经由原来战斗开始时,击一次战鼓以鼓舞士气,转变为用以形容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勇往直前。

# 近义词

趁热打铁
打铁趁热
一气呵成

# 反义词

再衰三竭
半途而废
偃旗息鼓
一败涂地
一败如水

# 出处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春秋左丘明《左传·庄公十年》

# 引证

1、奋其智谋,讨彼凶逆,一鼓作气,万里摧锋,二旬之间,两京克定。

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回纥传》

2、她拿着女用自来水笔,一鼓作气,细针密线地写满了五张信笺。

现代叶圣陶《老沈的儿子》

3、一把火照着白发红颜,一鼓作气,直往上走。

当代林斤澜《新生》

4、打起仗来,一鼓作气,说声“上前”,一齐上前。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二八回

5、攻击这样的山峰,靠一鼓作气是不行的,必须有顽强持久的耐力。

当代魏巍《火凤凰》三七

6、初听这话,还是一鼓作气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八回

7、大抵人之为学,须是一鼓作气,才有间断,便非学矣。

宋吕祖谦《吕东莱文集·二十·杂说》

8、凡人心之发,必一鼓作气,尽吾力之所能为,稍有转念,则疑心生,私心亦生。

清曾国藩《曾国藩全集·家书·43·致温弟沅弟》

9、一鼓作气,方轻肉食之谋;七旬舞干,始受昌言之拜。

唐杨炯《左武卫将军成安子崔献行状》

10、我们得一鼓作气来渡危机,完成大业。

近代闻一多《时代的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