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学习精妙成语,传承千年智慧

您当前的位置: 成语大全 >  成语“文质彬彬”详细解释

文质彬彬 【wén zhì bīn bīn】朗读

褒贬褒义 结构主谓 组合abcc

# 基本释义

基本:人的文采和质朴配合适当。

古义: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

今义:后形容人举止文雅,态度从容。

文:文采。
质:实质。
彬彬:形容配合适当。

# 易错

注意"彬"的读音和写法,"彬"读bīn。

# 提示

用于男性。

# 例句

1、新来的语文教师戴着一副近视镜,身穿一身学生装,显得文质彬彬
2、一篇好文章,必定内容充实,辞采丰茂,文质彬彬才能行之久远。

# 成语故事

《论语》是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互相问答的语录,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在《论语·雍也》中,孔子认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即:一个人如果内在胜过外在,就会显得质朴;如果外在胜过内在,则会因为文辞过于繁杂而显得虚浮。只有外在的仪容礼度和内在的品德修养配合得当,才能成为表里如一的君子。成语“文质彬彬”即由此而来,原是孔子提出的做人标准,礼乐是文,仁义是质,二者兼具,可谓君子。后泛指文采和实质兼备。现多用来形容人举止文雅,态度端庄从容。也作“彬彬文质”。

# 近义词

温文尔雅
彬彬有礼
雍容尔雅

# 反义词

野调无腔
出言不逊

# 同义异形

彬彬文质
温文尔雅
彬彬有礼
文质斌斌

# 出处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春秋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论语·雍也》

# 引证

1、敷奏以言,则文章可采;明试以功,则政有异迹。文质彬彬,联甚喜之。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肃宗孝章帝纪》

2、见如今御史台威风凛凛,怎敢向翰林院文质彬彬。

元费唐臣《贬黄州》三折

3、唐敖看那尹玉生得文质彬彬,极其清秀。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五回

4、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含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

唐魏征《隋书·文学传序》

5、离于质者非文,而离于文者无质也。故文质彬彬,而体要立矣。

清王夫之《尚书引义·毕命》

6、(瞿)秋白给我的印象是文质彬彬,说话斯文,十分有礼貌。

现当代陈铁健《从书生到领袖》

7、文帝富于春秋,光膺禅让,临朝恭俭,博览坟籍,文质彬彬,庶几君子者矣。

唐王勃《三国论》

8、如向者一二耆秀,皆浮华交会之材,哗世取宠之士,嘘枯吹生之文,非所谓文质彬彬者也。

近代章炳麟《国故论衡·论式》

9、虽则王仲先有心要勾搭潘文子,见他文质彬彬,言笑不苟,无门可入。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卷一四

10、人家老陈文质彬彬,老实巴脚,你就别欺侮他了。

现代蒋子龙《收审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