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形容物品珍贵,价值极高。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砻之以砥砺,错之以他山,故能致连城之价,为命之宝。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裴松之注引《魏略》
2、故和璧之在荆山,随珠之潜重川,非遇其人,焉有连城之价,照车之名乎!
唐房玄龄等《晋书·张载传》
3、太子(曹丕)与繇书曰:“…宝玦初至,捧跪发匣,烂然满目……不烦一介之使,不损连城之价,既有秦昭章台之观,而无蔺生诡夺之诳。
西晋陈寿《三国志·钟繇传》一三裴松之注引《魏略》
4、荆山之璞既琢矣,宜砻之,虽休勿休,古有光大,晨昏之暇勿忘,则叠札之望可酬,连城之价可取。
唐欧阳詹《送周孝廉擢第归觐序》
5、悠悠指长道,去去策高驾,谁为倾国谋,自许连城价。
唐韩愈《县斋有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