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良恭俭 【wēn liáng gōng jiǎn】
褒贬中性
结构联合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古义: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等美德。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
今义:后泛指态度谦恭,举止文雅。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温:温和。
良:善良。
恭:恭敬,谦逊。
俭:节制。
# 例句
1、他为人处世温良恭俭,深受大家的喜爱和尊敬。
#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子禹问孔子的学生子贡为什么孔子每到一个国家都能听到该国的政事。子贡回答他老人家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他用这样的态度去对待别人。别人自然会把政事告诉他,这是他与众不同的品德。
# 出处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论语·学而》
# 引证
1、学穷秘赜,文标宗匠,广博幽深,契神无迹;温良恭俭,与道为徒,是谓启迪后昆,而煜耀前烈者也。
唐张说《赠吏部尚书萧公神道碑》
2、恭惟仆射相公广大高明,温良恭俭。
宋张孝祥《代季父贺汤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