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学习精妙成语,传承千年智慧

您当前的位置: 成语大全 >  成语“滥竽充数”详细解释

滥竽充数 【làn yú chōng shù】朗读

褒贬贬义 结构主谓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

比喻: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队伍中充数。也比喻以假的冒充真的,以次的冒充好的,或表示自谦,说自己水平不够,只是凑数而已。

滥:不切实际;浮泛。
竽: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像现在的笙。
充数:用不胜任的人或不合格的物品来凑足数额。

# 易错

“竽”不可写作“鱼”或“芋”。
注意"滥竽充数"的"竽"上边是竹字头。

# 提示

除自谦外,多用于贬义。

# 例句

1、凭她那点歌艺,讲明白点就是在我们团里滥竽充数
2、有些人就是靠关系在公司里滥竽充数,混日子过。
3、不怕你笑,我们团里滥竽充数者大有人在。

# 成语故事

战国时,齐国有一位君王,姓田,名辟疆,又叫齐宣王,他非常喜欢音乐,尤其喜欢吹竽(竽是一种乐器,把很薄的铜片制成叶子,装在管子上头,吹起来能够发出声音;再把这样的管子一共三十六根,合在一起,装在一个壶子上面,才造成一个竽。)。宣王为了能常常欣赏那种竽乐的吹奏,又喜欢听合奏,便经常供养着三百名吹竽乐手,一吹起来,便三百人一起演奏着。当时齐国有一个人,自称为南郭处士的,他请求齐宣王让他加入吹竽乐队;齐宣王十分高兴,并且给他很优厚的待遇。后来齐宣王死了,齐泯王继位,他也一样地喜欢吹竽;但是他不喜欢听合奏,而是喜欢欣赏独奏。他叫那三百名吹竽手,依次地每一个轮回演奏给他欣赏。命令刚下来,南郭处士就偷偷地逃走了。原来他根本是不会吹竽的,在那音乐大队中混了多年,也没有把吹竽这一种技艺学会;他害怕齐泯王要他表演独奏时,要露出马脚来。

# 近义词

南郭先生
鱼目混珠
备位充数
名不副实
掩人耳目

# 反义词

名副其实
宁缺毋滥
货真价实

# 出处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战国韩非《韩非子·内储说上》

# 引证

1、方今朝廷在整饰文风,自然要向清真雅正一路拔取真才。若只靠着才气,摭些陈言,便不好滥竽充数了。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

2、这当然不能让任何人滥竽充数。

现代叶圣陶《倪焕之》二五

3、同别的同志相比,我感到他们的工作能力都比我强,让我担任和他们同样的职务,多少有点“滥竽充数”。

现代伍修权《我的历程》五

4、我在大学里读的是西洋文学。毕业后,因为找不到适当的工作,滥竽充数,在高中教了一年国文。

当代季羡林《我和比较文学》

5、加之这些年,电视剧领域又是滥竽充数者众多,剧本品位过低,每天要审读大量的剧本,实在是件痛苦又无奈的事情。

当代俞胜利《关于大宅门》

6、言调整人事,滥竽充数,依然如故。

现代邹韬奋《抗战以来》二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