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贪求多而志在必得。
古义:原指学习上务求尽多地获得知识。
今义:后指贪心不足,贪而无厌。
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唐韩愈《进学解》
1、凡从事于务者,皆当量力而为之,不可苟且,贪多务得,以致终无成遂也。
宋陈旉《农书·财力之宜篇》
2、敌人是好大喜功,贪多务得的。
现代郭沫若《洪波曲》第一三章
3、吴中曾旼彦和、贺铸方回二家书,其子献之朝廷,各命以官。皆经彦和、方回手自仇校,非如田、沈家贪多务得,舛谬讹错也。
宋张邦基《墨庄漫录·藏书之富者》
4、因是行文,贪多务得,明知赘余非要,却为有益后世,推求不惮辞费。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古文公式》
5、不要急于求成,不要贪多务得。
当代孙犁《读冉淮舟近作散文》
6、而泛观古人之文则又博而寡要,且惧夫贪多务得而遂溺于文。
清方宗诚《〈古文简要〉序》
7、李太白集有《姑熟十咏》......或曰《十咏》及《归来乎》《笑矣乎》《僧伽歌》《怀素草书歌》,太白旧集本无之,宋次道再编时,贪多务得之过也。
宋陆游《渭南文集·四四·人蜀记·二·十三日》
8、向时有一截学者,贪多务得,要读周礼、诸史、本朝典故,一向尽要理会得许多没紧要底工夫。
宋黎靖德《朱子语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