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泛指追求的高尚理想、愿望实现了。
(子贡)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孔子)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论语·述而》
1、退思此语,抚省初心。求仁得仁,又何不足之有也?
唐白居易《答户部崔侍郎书》
2、君所谓求仁得仁,亦复何怨?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
3、例如民国的通礼是鞠躬,但若有人以为不对的,就独使他磕头……反对物质文明的,自然更应该不使他衔冤坐汽车。这样一办,真所谓“求仁得仁又何怨”,我们的耳根也就可以清净许多罢。
现代鲁迅《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4、不敢奉诏非迂愚,求仁得仁且不朽。
清曾王孙《送陆林士同年罢官归里》诗
5、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
西汉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
6、(左宗棠)如今积劳病故任上,与疆场阵亡无异,在他亦可说是求仁得仁,死而无憾。
当代高阳《母子君臣》一一
7、求仁自得仁,岂复叹咨嗟。
晋阮嗣宗《咏怀》诗之六
8、彼先生者(黔娄),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忻忻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其谥为康,不亦宜乎!
汉刘向《列女传·二·鲁黔娄妻》
9、某齿发向衰,志力犹在,遇贤相,逢明时,亦愿一豁平生,少展微分;不然者,老于泉石,亦求仁而得仁。
唐陆长源《上宰相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