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心和手相配合。形容手法熟练,心里怎么想,手就怎么做。
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战国庄周《庄子·天道》
1、笔力劲骏,心手相应,巧逾杜度,美过崔寔。
南朝梁萧衍《论萧子云书》
2、惟习之至熟,自可心手相应。
明谢肇浙《五杂俎·人部二》
3、新文人中擅写游记的很多,但求心手相应,情文相称的,首推达夫。
现代唐弢《晦庵书话》
4、吾方羡此三多而心手相应,随取辄得,固未暇以涪翁之说少之。
宋何梦桂《唐心月集句序》
5、按谱征歌,都学得心手相应。
近代文康《儿女英雄传》一八回
6、大抵下笔之际,尽仿古人,则少神气,专务遒劲,则俗病不除,所贵熟习兼通,心手相应,斯为妙矣。
宋姜夔《续书谱·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