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学习精妙成语,传承千年智慧

您当前的位置: 成语大全 >  成语“半筹不纳”详细解释

半筹不纳 【bàn chóu bù nà】朗读

褒贬中性 结构主谓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半条计策也拿不出来。

比喻:比喻一点办法也没有。

半:表示很少。
筹:古代计数的筹码,引申为计策。
不: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
纳:交付。

# 例句

1、面对挑战,她半筹不纳,依然保持着冷静和自信。

# 成语故事

“一筹莫展”原作“一筹不吐”。蔡幼学是宋朝瑞安人,孝宗乾道年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宁宗即位时,下诏征求直言,蔡幼学即上奏,提到为君之道有三:事亲、任贤、宽民,其中任贤是很重要的,他说到“前些年,君子被小人暗中陷害而遭到排挤,因此造成本可以有作为的大臣深怕做太多,反而被认为是制造事端,而不敢有所动作。与皇上亲近的臣子本应效忠,但却因忠言直谏违逆皇上,而遭到遗弃。情势演变到最后,皇上于是变得毫无作为,朝廷之中纵使有许多王公大臣,却也不见有人提供一点计策”。后来“一筹莫展”这句成语,就从《宋史・卷四三四・儒林列传・蔡幼学》文中的“一筹不吐”演变而出,用来比喻毫无办法。

# 近义词

一筹莫展
束手无策
无计可施

# 反义词

足智多谋

# 同义异形

半筹莫展

# 出处

往常时我习武艺学兵法,到如今半筹也不纳。

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一折

# 引证

1、两军相见,咱手里半筹不纳。

元朱凯《昊天塔》第二折

2、若是越 勾践 姑苏台上见他,那西施半筹也不纳,更敢早十年败国亡家。

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