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谓成年后才去做和尚、尼姑。
比喻:比喻半路上才学着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
先前读书,后来看看不济,却去改行做生意,便是半路出家的一般。
宋佚名《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
1、八戒道:“我的儿,你真个有些灵感,怎么就晓得我是半路出家的?”
明吴承恩《西游记》四十九回
2、小道原因家寒,毫无养赡,实实半路出家,仗着算命弄几个钱吃饭。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六六回
3、夫人与他讲些经典,说些因果,王氏问一答十,说得夫人十分喜欢敬重。闲中问道:‘听小师父口谈,不是这里本处人。还是自幼出家的,还是有过丈夫、半路出家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
4、在厂里我也算是个半路出家的知识分子了,今天竟叫新来的厂长给说得懵头转向,连好坏话都分不出来了。
当代蒋子龙《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一九七九年三月十八日》
5、人家也不像我半路出家,正宗科班毕业,来剧团后,上了三部戏,响了三部戏,还不到四十岁。
当代王海鸰《大校的女儿》六章
6、自幼披剃即读经忏,谁能以经史子集贯于胸中哉!若读书人半路出家,自有不得已之事,即有一、二诗篇亦必写其牢骚抑郁,而终非释、道之诗也。
清钱泳《履园丛话·杂记·释道诗》
7、搞文学我是半路出家。
当代张志民《“我”和我的诗》
8、如果大众语既是半路出家,新名词也还不很明白,这“落伍”可真是“彻底”了。
现代鲁迅《花边文学·奇怪(二)》
9、他不理会内行的嗤笑,写啊改啊,改啊写啊,终于写出了好作品,成了一个颇有希望的半路出家的作家。
当代公今度《长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