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指即使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也应该光明磊落,不做亏心事。
今义:后用“不愧屋漏”指虽在暗中也堂堂正正,不起坏念头,不做坏事。
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
先秦无名氏《诗经·大雅·抑》
1、古之贤者,其自危盖如此,此所以不愧屋漏而心广体胖也。
宋陈亮《与应仲实》
2、知化则善述其事,穷神则善继其志,不愧屋漏为无忝,存心养性为匪懈。
元脱脱《宋史·张载传》
3、终始以精白一心不愧屋漏为立身之根柢
清钱谦益《都察院左都御史李公神道碑》
4、秋毫之察,莫睹与薪,是以学止修身,尚不愧于屋漏。
现代俞平伯《人生不过如此·演连珠》
5、至于穷神知化,则德之盛焉。尔未能知化,则不愧屋漏,行合神明,践道之事也。
清李光地《张子西铭》
6、故君子处乎中者,必遏人欲,循天理,存心养性,不愧屋漏,以立其本。
宋陈淳《张吕言仁之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