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学习精妙成语,传承千年智慧

您当前的位置: 成语大全 >  成语“短兵相接”详细解释

短兵相接 【duǎn bīng xiāng jiē】朗读

褒贬中性 结构主谓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敌我逼近,用短兵器交战。

比喻:比喻进行面对面的针锋相对的斗争。

短:长度小,与“长”相对。
兵:武器。
相:交互,行为动作由双方来。
接:交战。

# 例句

1、在比赛中,两位选手短兵相接,激烈拼杀,场面十分紧张。
2、在辩论赛上,正反双方短兵相接,展开了激烈的唇枪舌剑。

# 成语故事

“短兵相接”之“短兵”,原是指短小的兵器,此语见于战国楚屈原的作品〈国殇〉。当年秦、楚两军交战,楚军自知势弱,但仍奋勇抵抗强敌。最后楚军果然惨败,战场上布满这些英勇将士的尸体,屈原乃作〈国殇〉,用以祭悼为国牺牲的阵亡将士。开头四句:“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大意是说,楚国士兵手持吴地出产的戈,穿著厚重而坚硬的甲胄,与敌军近距离遭遇混战,彼此的军车车轮互相交错,将士们就用短兵器,与对方激烈地搏斗厮杀。军旗满布,把阳光完全遮蔽,敌人多得像云一样,双方射出的箭矢纷纷从空中掉落,将士们不顾性命,奋勇向前。“短兵接”原是指以短小的刀、剑等武器交手搏斗,后来“短兵相接”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近距离激烈地搏打、争斗。

# 近义词

针锋相对
不可开交
唇枪舌剑
兵戎相见
浴血奋战

# 反义词

拐弯抹角
指桑骂槐
和风细雨
含沙射影

# 同义异形

短兵接战

# 出处

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先秦屈原《楚辞·九歌·国殇》

# 引证

1、到了短兵相接的时候,说不定要露出狰狞的面目、毒辣的手段来的。

现代朱自清《哪里走》

2、但恐怕也有时会逼到非短兵相接不可的,这时候,没有法子,就短兵相接。

现代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二》

3、在这样日益走向尖锐的短兵相接的阶级斗争的形势之下,无产阶级要取得胜利,就完全要靠他的政党,共产党的斗争策略的正确和坚决。

现代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

4、黎明军进,短兵相接,杀伤大当。

元脱脱等《宋史・卷四五二・忠义列传七・刘惟辅》

5、及帝还,齐后主亲攻围之,楼堞皆尽,短兵相接。

唐令狐德棻等《周书・卷三一・梁士彦列传》

6、宪督厉将士固女墙而战,贼之死者尸与城等,遂登尸以陵城,短兵相接。

南朝梁沈约《宋书·南平穆王传》

7、或短兵相接,或交马出入。

唐魏徵等《隋书·梁士彦传》

8、黄鼎率总兵韦占雄、参将朱兰亭等,皆下马力战,短兵相接,两时之久,毙悍贼甚多。

清左宗棠《雷正绾等退扎请惩处片》

9、幸亏农民军全是轻骑,行动如风驰电掣,眨眼卷到敌人中心,短兵相接,展开混战,使敌人的火器和弓弩失去作用。

现当代姚雪垠《李自成》一卷一二章

10、下棋不能无争,争的范围有大有小,有斤斤计较而因小失大者,有不拘小节而眼观全局者,有短兵相接作生死斗者,有各自为战而旗鼓相当者……

现代梁实秋《雅舍小品·下棋》

11、董修武也笑着说道:“那吗,端赵二人又会短兵相接了。”

现代李劼人《大波》二部六章

12、(项羽)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七

13、乃令骑皆去马,步持短兵接战。

东汉班固《汉书·项籍传》三

14、(陈)宪督厉将士,固女墙而战,贼之死者,尸与城等,遂登尸以陵城,短兵相接,宪锐气愈奋,战士无不一当百,杀伤万计。

南朝梁沈约《宋书·刘铄传》七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