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学习精妙成语,传承千年智慧

您当前的位置: 成语大全 >  成语“字斟句酌”详细解释

字斟句酌 【zì zhēn jù zhuó】朗读

褒贬褒义 结构并列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字:字眼;词。
斟:反复考虑。
句:句子。
酌:反复考虑。

# 例句

1、甘先生即便写五六百字的短文,也要字斟句酌地修改,决不马虎。
2、写家信如叙家常,我们不必字斟句酌,还是以情真为上。

# 近义词

雕章琢句
精雕细刻
一字不苟
咬文嚼字
句斟字酌
精益求精

# 反义词

率尔操觚
离题万里

# 同义异形

句斟字酌

# 出处

宋儒积一生精力,字斟句酌,亦断非汉儒所及。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

# 引证

1、安老爷说话,只管是这等字斟句酌,再不想一个跑堂儿的,他可晓得甚么叫作名胜!

近代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

2、所有的发言、报告,都可以拿回去修改,字斟句酌。

现代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结论三》

3、当时我初放弃文言文,学习语体文,从这个“文章病院”中几位名医的言教和身教中确实获得不少的教益,才认识到语体文也要字斟句酌。

现代朱光潜《谈美书简》九

4、当然,他的生活积累丰富,有时便会一气呵成,但我感到大部分时间,他在沉潜思考,字斟句酌,一丝不苟,严肃真诚,就像他的为人。

现代曹禺《〈老舍的话剧艺术〉序》

5、齐同志字斟句酌地十分认真,有些地方我劝他马虎一点,然而他决不马虎。

现代郭沫若《苏联纪行·七月五日》

6、所以作者必须字斟句酌,包括标点都要使用得当。

当代李心田《〈闪闪的红星〉创作琐谈》

7、诸家传钞,各有点窜。其间字斟句酌,词旨简严者有之。

清赵起杲《青本刻聊斋志异例言》

8、(大清律)丝丝人扣,毫发不爽,可见当日字斟句酌,煞费删定,非仅一二人起草之功也。

清何刚德《春明梦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