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烦琐地列举小事情,加以责难或攻击。
1、臣尝病献言者不惟天下国家之大体,而毛举细故以为忠。……是以献言虽多,而实无所益于人之国。
南宋朱熹《朱文公文集·一一·庚子应诏封事》
2、时言事者率毛举细务,略大利害。
元脱脱、阿鲁图等《宋史·陈桷传》
3、忠贤乃时毛举细故,责向高以困之。
清张廷玉等《明史·叶向高传》
4、而犹禽视息息,行尸走肉,毛举细故,瞻前顾后,相妒相轧。
近代梁启超《南学会序》
5、特恐监司守臣拘文法、避谗谤,徒毛举细故,如劝诱富民、召募工役等事,聊以塞责,而无补于救荒之实,使上之泽不下流,此则甚可惜也。
宋程洵《代作上殿札子五篇》之四
6、有一种人以姑息匪人市宽厚名,有一种人以毛举细故市精明名,皆偏也。
明吕坤《呻吟语·治道》
7、这还是荦荦大者的矛盾,若毛举细故,更不知有多少。
现代茅盾《蚀·幻灭》一〇
8、徒毛举细故,吾诚不知其进退何据也。
近代梁启超《答某报第四号对于本报之驳论》
9、治有大体,不当毛举细故,令在必行,不当徒为文具。
宋张孝祥《于湖居士文集·一七·论治体札子》
10、(智因星变上疏曰)今欲兴天下之利,革天下之弊,当求利弊之本原而兴且革之,不当毛举细故,以为利弊在是也。
清张廷玉等《明史·一七九·邹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