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宁可死也不受屈辱。形容人有气节。
待将咱所图,我宁死不辱。
元贾仲名《对玉梳》第三折
1、夫三玉,一妇人耳。宁死不辱,出于天性。
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
2、妾身已事贵人,今忽欲下赐家奴,妾宁死不辱。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3、若是要我归顺,须是关胜亲自来请,我便投降;他若是不来,我宁死不辱。
元 明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第六十六回
4、刘氏二女,长曰贞,年十九;次曰孙,年十七。龙兴人,皆未许嫁。陈友谅寇龙兴,其母泣谓二女曰:“城或破,置汝何所。”二女曰:“宁死不辱父母也。”城陷,二女登楼,相继自缢。婢郑奴,亦自缢。
明宋濂《元史·列女传二》
5、但若遇又全这等丈夫,却又不可一味顺从,要保守自己节操,宁死不辱,方是正理。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七〇回
6、宁死不辱的女子他见过不少,可是像这样临死镇静,出语爽利的少女,却不多见。
现代姚雪垠《李自成》二卷一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