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学习精妙成语,传承千年智慧

您当前的位置: 成语大全 >  成语“公而忘私”详细解释

公而忘私 【gōng ér wàng sī】朗读

褒贬褒义 结构偏正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为了公事而不考虑私事,为了集体利益而不考虑个人得失。

公: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
而:连接同类的词或句子。
忘私:不关心自己的得失,无私心。

# 例句

1、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公而忘私,常常加班到深夜。
2、这位老党员公而忘私,将个人得失置之度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成语故事

“公而忘私”意思是为了公事而忘了私事。现在人们多用这句成语形容全心全意为革命的崇高精神。   此典出自《汉书·贾谊传》:“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而忘身,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在我国周朝的一系列统治手段中,最突出的是“礼”和“刑”。“礼”只适用于奴隶主阶级,“刑”则专门用来对付老百姓。所以《礼记·曲礼上》中有“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说法。在整个封建社会中,封建统治者及其知识分子也基本上继承和鼓吹这套统治手段。但在威胁到统治阶级利益时,有些君王也公开处罚犯罪的大臣。   西汉文帝初年,政治家贾谊对当时大臣获罪受刑的做法持反对意见。他认为,体罚大臣不合古代“刑不上大夫”的规定,要求对有罪的大臣待之以礼,不上刑罚,令其自裁。贾谊对汉文帝说:“这样做了,大臣们就能做到为国忘家、为公忘私,见利不随便谋取,见害不苟且逃避,反而忠心耿耿的以节义回报君王的礼遇之恩。”汉文帝采纳了贾谊的建议。

# 近义词

舍己为公
公尔忘私
大公无私
国尔忘家
克己奉公
一心为公
公正无私

# 反义词

损公肥私
假公济私
背公营私
以权谋私
损人利己
自私自利

# 同义异形

公尔忘私

# 出处

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汉贾谊《陈政事疏》

# 引证

1、加左雄、山涛之典选,公而忘私。

宋刘克庄《邓峒权吏部侍郎》

2、自古道:“公而忘私,国而忘家。”我们科场是朝廷大典,你我为朝廷办事,就是不顾私亲,也还觉得于心无愧。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六回

3、后来据田老兄等一般同学议论说,胡总理作的是大公无私,是公而忘私,是把个人利害置之度外,是令人佩服的一种侠义行为。

现代李劼人《暴风雨前》四部六

4、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

现代周恩来《学习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