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学习精妙成语,传承千年智慧

您当前的位置: 成语大全 >  成语“池鱼之殃”详细解释

池鱼之殃 【chí yú zhī yāng】朗读

褒贬中性 结构偏正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排干池中的水寻找丢失的宝珠,结果水干鱼死。也指城门着火,用护城河里的水扑救,结果水干鱼死。

比喻:比喻因牵连而无端遭到的祸害。

池:水塘,多指人工挖的。
鱼:脊椎动物的一类,通常身体侧扁,大都有鳞和鳍,用鳃呼吸,体温随外界温度而变化,生活在水中。种类很多。
之:助词。表示修饰关系,在形容词、名词或数量词后。
殃:祸害。

# 例句

1、他的贪污行为,不仅害了自己,也给公司带来了池鱼之殃,让很多员工失去了工作。
2、由于邻居家失火,我家的房子也遭受了池鱼之殃,被火势波及。

# 成语故事

古时候为了保卫城池,人们会在城门周围挖掘护城河,注满清水,以阻挡敌军的侵袭。春秋时期,宋国有一座城池,平日里战火罕至,人们过着宁静的生活,护城河中的鱼儿也自由自在地游弋。 有一天,城门突然起火,一条鱼儿看见后,惊慌失措地大喊:“城门失火了,快逃!”但其它鱼儿却不以为意,认为城门的火势离自己远,无需过于惊慌。除了那条警觉的鱼儿,其它鱼儿都没有逃走。不久,人们纷纷拿着器具来到河边取水,以扑灭熊熊燃烧的火焰。片刻之间,大火被扑灭,而护城河中的水也取干了,满河的鱼都遭了殃。 于是,成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便流传下来了,也称“殃及池鱼”“池鱼之殃””城门鱼殃”,它提醒人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个人或团体的行为往往会对其他看似不相关的人或团体产生影响。因此,在做出决策或行动时,应充分考虑其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和后果,以免给他人带来无辜的祸害。

# 近义词

池鱼之祸
池鱼林木
殃及池鱼
池鱼遭殃
无妄之灾
城门失火

# 同义异形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池鱼之祸

# 出处

宋桓司马有宝珠,抵罪出亡。王使人问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于是竭池而求之,无得,鱼死焉。

春秋左丘明《吕氏春秋· 必己》

# 引证

1、谋为邓满之举,以取灭宗之祸,幸遇王黄门通三司挠散,吾辈免池鱼之殃。

明林俊《辩王元恺等狱疏》

2、宋城门失火,人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鱼悉露死。

汉应劭《风俗通义·佚文·辨惑》

3、汝宜择地而居,否则恐预池鱼之殃。

明瞿佑《剪灯新话·三山福地志》

4、王东仁也觉得军机全班尽撤,未免过分,连带使翁同龢受池鱼之殃,内心更为不安。

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5、城门失火,祸及池鱼。旧说:池仲鱼,人姓字也,居宋城门,城门失火,延及其家,仲鱼烧死。又云:宋城门失火,人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鱼悉露死。喻恶之滋,并伤良谨也。

宋李昉、扈蒙等《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 汉 应劭《风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