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形容消沉、颓废,精神不振作。
至嘉祐末年,天下之事似乎舒缓,委靡不振,当时士大夫亦自厌之,多有文字论列。
宋马永卿《元城先生语录》
1、况其笔力,亦萎靡不振,不足为司马迁家奴,而云胜之,非欺天罔人而何?
明杨慎《丹铅馀录》卷一二
2、噫!吾道之大,岂委靡不振、卤莽依托者所可窃假于斯哉?
元虞集《安敬仲文集序》
3、当今之世,士气委靡不振。
宋赵善璙《自警编》卷六
4、凡国事之应兴应革,民事之应损应益,君之所为应直谏犯颜者,而皆缄默阿谀为能,奴颜婢膝以容悦于其君,而‘名节’二字扫地尽矣。至于今日,士气所以委靡不振,国势所以衰,罔不由是。
近代梁启超《湖南时务学堂答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