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学习精妙成语,传承千年智慧

您当前的位置: 成语大全 >  成语“神出鬼没”详细解释

神出鬼没 【shén chū guǐ mò】朗读

褒贬褒义 结构并列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形容变化巧妙迅速,或一会儿出现一会儿隐没,不容易捉摸(多指用兵出奇制胜,让敌人摸不着头脑)。

比喻:比喻用兵神奇迅速,变化莫测。也形容行动变化迅速,不可捉摸。

神:迷信的人称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所崇拜的人死后的精灵。
出:从里面到外面。
鬼:某些宗教或迷信的人所说的人死后的灵魂。
没:隐藏,消失。

# 易错

注意"神出鬼没"的"没"读mò。

# 例句

1、在这部悬疑小说中,凶手行踪诡秘,神出鬼没,使得侦探和读者都无法轻易揭开他的真实身份。
2、小偷利用夜色的掩护,神出鬼没地在城市中穿梭,盗取财物,让警方头疼不已,直到一位警觉的居民发现了他的踪迹。

# 成语故事

“神出鬼没”这个成语最初的形式是“神出鬼行”,它来源于《淮南子・兵略》中的一句话:“善者之动也,神出而鬼行,星耀而玄逐。”原意是指在战争中,优秀的将领行动起来像神灵一样突然出现,像鬼魅一样悄然消失,像星星一样闪耀而又不可捉摸,像天空中的玄奥现象一样难以追踪。这种行动方式让人无法预测,变化多端,使敌人难以捉摸其意图。 随着时间的推移,“神出鬼行”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神出鬼没”,用来形容人的行动无常,变化莫测。例如,在唐代崔致远的《桂苑笔耕集・卷一四・安再荣管临淮都》中提到:“前件官夙精韬略,历试机谋,尝犯重围,决成独战,实可谓神出鬼没。”这里指的是某位官员擅长军事策略,其行动如同神鬼一般难以捉摸。 另一个例子出现在明代沈鲸的《双珠记》第二五出中:“我想袁先生是个有道行的人,平日言语动静,神出鬼没,因此不敢问他详细。”这里则是形容袁先生的行为举止无常,让人难以理解。 总之,“神出鬼没”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行动或行为无常,变化多端,让人难以预测和捉摸。

# 近义词

出没无常
神鬼莫测
诡秘莫测
行踪诡秘
行踪飘忽
神出鬼入
神出鬼行
变幻无常
神不知鬼不觉

# 同义异形

出鬼入神
神出鬼入
鬼出神入
鬼出电入

# 出处

善者之动也,神出而鬼行……发如秋风,疾如骇龙。

西汉刘安《淮南子·兵 略训》

# 引证

1、夙精韬略,历试机谋,尝犯重围,决成独战,实可谓神出鬼没。

唐崔致远《桂苑笔耕集·一四·安再荣管临淮郡》

2、袭营垒,警保寨,则昼伏夜动,神出鬼没。

宋华岳《翠微北征录·一·平戎十策· 招军》

3、其艺(指棋艺)左右纵横,神出鬼没。

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六

4、元章(米芾)多草书,神出鬼没,不知何处起,何处落,其颠放殆天授,非人力,不能学,不敢学。

清郑燮《郑板桥全集·集外诗文·论书》

5、你们老八路真是神出鬼没。

现代何其芳《星火集·老百姓和军队》

6、英也、俄也、法也、德也,咸耽耽焉孜孜焉,蓄神出鬼没之阴谋,施巧偷豪夺之手段,逞其大欲于我者,无时而或已也。

现代张枬、王忍之《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中国之改造一》

7、小将军成大心一枝画戟,神出鬼没,率领宗兵六百人,无不一以当百,保护其父得臣,拼命杀出重围。

明、清冯梦龙、蔡元放《东周列国志》四一回

8、原先请的证婚人是退职的交通部长,虽然不做官了,还是神出鬼没,像一切的官,也没打个招呼,悄然离开上海了。

现代张爱玲《鸿鸾禧》

9、这里东村庄上,却是杜兴的主人,姓李,名应,能使一条浑铁点钢枪,背藏飞刀五口,百步取人,神出鬼没。

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第四七回

10、当此役者,其间狡猾,奸巧百端,避先趋后,舍重取轻,颠倒错乱,神出鬼没。

宋朱熹《论差役利害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