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学习精妙成语,传承千年智慧

您当前的位置: 成语大全 >  成语“刚愎自用”详细解释

刚愎自用 【gāng bì zì yòng】朗读

褒贬贬义 结构并列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古义:本作“刚戾自用”。

今义:后多作“刚愎自用”。

刚:强硬。
愎:固执,任性。
自用:自以为是。

# 易错

“刚愎自用”偏重于固执任性而专断;“师心自用”偏重于以己心为师而自以为是。

# 提示

“愎”不可读作fù。

# 例句

1、由于他性格刚愎自用,所以听不进任何人的建议,最终导致了项目的失败。
2、他总是刚愎自用,认为自己的决策永远是最正确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有一年,楚国的楚庄王亲自率领军队讨伐郑国,包围了郑国的国都。楚军一直包围了三个月,郑国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好投降。郑伯脱去衣服,手里牵着羊走出城去,迎接楚王,乞求说:   “我不能禀承天意事奉君王,如果您因为发怒前来问罪,我罪有应得,愿意听您发落,只是求您千万不要灭掉郑国!”   楚国的大夫们说:“不能答应他,我们已经取得胜利了,岂能赦免他?”   楚庄王却说:“郑伯能自下于人,看来是能够让人信任的,还是答应他们媾和吧!”   于是楚庄王下令楚军撤退三十里,与郑国结了盟。郑国把子良送到楚国做人质。   这时候晋国的军队赶来援救郑国,荀林父作为中军统帅,先谷作为辅佐。士会、卻克、栾书、韩厥等将领也分别率领上军、下军,奔到黄河边上。荀林父听说郑国已经与楚国讲和,便对将领们说:   “我们晚来了一步,人家已经媾和了,等楚军退走以后我们再去打郑国的主意吧!”   先谷反对荀林父说:“这可不行!我们晋国就是因为军队作战英勇,才能称霸诸侯。如今碰上敌人不打就撤回,这是怯懦的表现。你们愿意逃跑可以,但我坚决不愿意,那样做不如死去!”说完,先谷就率领一部分军队渡过黄河,攻打楚军去了。   荀林父犹豫不决,进退两难。韩厥劝他说:“你是最高统帅,军队不听从命令是你的过错呀!加上又丢失了郑国,这罪过太大了,我看不如干脆进军,即使不能取胜,失败了我们大家可以分担责任,总比你一个人遭受处罚强些吧!”   “也只好这样了!”荀林父下了命令:“全军渡过黄河,征伐楚军!”   楚庄王这时正在黄河边上休整,准备回国。听说晋军已渡黄河,他更想尽快离开,避免同晋国交战。但是他的宠臣伍参坚决不同意,他想与晋军大战一场。他说:   “我了解晋军的情况,他们的将领都是新换的,不能行使命令。尤其荀林父那位副手,他叫先谷,非常固执、任性,自以为是,不听指挥,所以晋军有令不能行,一定会失败的。而且您是楚国的国君,哪有一见敌人就仓皇逃跑的呢!楚国是不能忍受这个耻辱的!”   楚庄王采纳了伍参的意见,下令军队向北前进,迎战晋军。   晋军过了黄河,驻扎在敖山与山之间。郑国暗地里派人对先谷说:“我们郑国对晋国是忠心的,暂时屈从于楚国,与他们签订盟约是迫不得已,只是想保存国家。现在楚军疲累,正是攻打他们的好时机,我们郑国军队愿做你们的后援!”   先谷信以为真,果断地说:“好!打败楚国、降服郑国,就在此一举!”   楚军和晋军开始交战,因为楚军早有准备,所以很快就把晋军打得一败涂地,晋军伤亡严重,大败而归。

# 近义词

师心自用
一意孤行
自以为是
固执己见
我行我素
专横跋扈
深闭固拒

# 反义词

从善如流
虚怀若谷
从谏如流
博采众长
博采众议
纳谏如流

# 出处

君子刚愎自用,小人行险侥幸。

宋陈抟《心相编》

# 引证

1、知臣刚愎自用,虽有宽饶之狂,察臣招麾不移,庶几长孺之守。

宋苏轼《苏东坡后集·谢宣召入学士院状》

2、夫介甫虽刚愎自用,与人异趋,而当其未得志时,自命亦甚不苟,于交游中,绝不轻有所许予。

清黄仲坚《读曾南丰文》

3、我最恨浪漫,我没有情史。可是他们反倒说我刚愎自用,说我包办一切。

现代茅盾《蚀·追求》二

4、崇祯下棋正像他处理军国大事一样,独断专行,刚愎自用,最忌别人提出来与他不同的高明意见。

现代姚雪垠《李自成》二卷一九章

5、纶复独奏给事中王让不赴考察,且言明刚愎自用,己言多不见从,乞与明俱罢。

清章纶《明史·章纶传》

6、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

现代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清末之谴责小说》

7、他想起李玉亭所说荪甫的刚愎自用来了。他决定了主意不跟着荪甫跑了。

现代茅盾《子夜》十

8、大舅父软弱无能而刚愎自用。

现代巴金《春》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