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认不清当前的客观形势和社会潮流。
古义:原作不懂得当前形势的发展变化。
时皇后兄虎贲中郎将邓骘,当朝贵盛,闻霸名行,欲与为交,霸逡巡不答,众人笑其不识时务。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霸传》三六
1、于时论者以王导帝之师傅,名位隆重,百僚宜为降礼。太常冯怀以问于含,含曰:“王公虽重,理无偏敬,降礼之言,或是诸君事宜。鄙人老矣,不识时务。”
唐房玄龄等《晋书·孝友传·颜含》
2、三代以后,人渐浇讹,皆欲理而不能,岂能理而不欲?魏徵书生,不识时务。信其虚说,必乱国家。
唐白居易《为人上宰相书》
3、最是那不识时务执拗的腐儒做了官府,专一遇荒,就行禁粜、闭籴、平价等事。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一
4、这种训诫,是反问不得的。倘有不识时务者问:“如果那时并不“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而且汉人也配享太庙,洪承畴不入《贰臣传》,则将如何?”我觉得颇费唇舌。
现代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附集·“立此存照”(四)》
5、就有个不识时务的进言于尊大人之前,见尊大人意思不允,他就转口了。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二
6、他们笑他本非英雄,却以英雄自命,不识时务,终于赢得颠连困苦。
现代鲁迅《集外集拾遗·〈解放了的堂·吉诃德〉后记》
7、他没有听完这位黑不溜秋的女人的话,这种不识时务已经超出了常识常规,他几乎想把她推开。
当代王蒙《惶惑》
8、是时天下草创,曹、袁是时天下草创,曹、袁之权未分,融所建明,不识时务。
西晋陈寿《三国志·崔琰传》一二裴松之注引张璠《汉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