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封建时代所赞许的妇女宁肯壮烈殉节也不失身的贞操。
古义:旧时形容妇女重视贞节,宁死不改嫁,不失身。三、九,极言其甚。
随汉走,怎说三贞九烈;勘奸情,八棒十挟。
元白朴《裴少俊墙头马上》第三折
1、怎守得三贞九烈,敢早着了钻懒帮闲。
元关汉卿《望江亭》一折
2、我则道你是个三贞九烈闺中女,呸!原来你是个辱门败户小奴胎!
元乔吉《金钱记》第三折
3、咱如今懊悔迟了,咱冤屈你三贞九烈的人,又妄诬了大圣大贤的文爷,咱的罪过那里能够消得掉?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一三五回
4、独坐书斋阅史篇,三贞九烈古来传。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记》
5、珠围翠绕须臾顷,甘九年华尘梦醒。只忍香名随骨冷。商声谱就,三贞九烈,淑女当思省。
清蒋士铨《铜弦词·青玉案·自题空谷香院本》
6、甚么三贞九烈?都是哄人的说话!
近代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九回
7、据我看,少奶奶这行为举止,岂是个三贞九烈能于守节的妇人?
清邱心如《笔生花》第八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