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折不回 【bǎi zhé bù huí】
褒贬褒义
结构连动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无论受到多少挫折也不退缩。形容意志坚韧顽强,品节刚毅。
百:数名。
折:挫折。
不: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
回:回转,退缩。
# 成语故事
在东汉年间,桥玄以其铁面无私、刚正不阿的品格而广为人知。他曾不畏强权,将滥用权力、贪赃枉法的皇甫祯绳之以法,又大胆揭发了太中大夫盖升的贪婪行径,揭露其剥削百姓、中饱私囊的罪行。桥玄的正直之举,如同利剑,直指腐败的黑暗面,彰显了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崇高理想。
然而,正直之人往往要承受更多考验。桥玄的儿子不幸被一伙强盗挟持,这伙匪徒以此为筹码,企图勒索赎金。当地驻军得知后,虽有心解救,却因担心桥玄之子的安全而犹豫不决,行动迟缓。面对如此困境,桥玄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决断力。他深知,若因个人私情而妥协,将纵容罪恶,损害法纪。因此,他坚决命令军队采取行动,不容任何姑息。
最终,正义得到了伸张,强盗被悉数捕获,但桥玄的儿子却在这场行动中不幸遇难。桥玄的牺牲和坚持,深深触动了民心,百姓们对他肃然起敬。蔡邕,这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更是为桥玄立碑颂德,赞其为国为民、不畏强暴的大丈夫,即便在个人遭受巨大损失之际,仍能坚守正义,其风骨令人钦佩。
# 出处
至其百折不回之性,一往不挠之气,则自少至壮而老,实未尝纤毫少变也。
明张岱《公祭张亦寓文》
# 引证
1、谁知惜春虽然年幼,却天生成一种百折不回的廉介孤独僻性,任人怎说,他只以为丢了他的体面,咬定牙断乎不肯。
清曹雪芹《红楼梦》七四回
2、自古成大事立大业都不是容易的,哪能像赵匡胤那样容易就黄袍加身?只要咱弟兄们百折不回,吃尽艰难,终会打出一个名堂来。
现代姚雪垠《李自成》一卷一三章
3、夫节义必穷而后见,如二人之竭力致死,靡有二心,所谓百折不回者矣。
清张廷玉等《明史·何腾蛟瞿式耜传论》
4、其所以百折不回者,不过欲有以振起既死之人心,昭苏将尽之国魂,期有继起者耳。
近代邹鲁《中国同盟会》
5、放声大哭谢皋羽,百折不回文天祥。
潘彦登《题徽州郡六忠臣诗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