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形容主意已定或疑虑打消,完全放心,也形容一心一意,不作他想。
古义:原指死了心,不作别的打算。
今义:后常形容打定了主意,决不改变。
这洛阳城刘员外,他是个有钱贼,只要你还了时,方才死心塌地。
元无名氏《鸳鸯被》第四折
1、刘唐又揭起桶盖,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让他们看着,只是叫人死心塌地。
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第一六回
2、得罪波“社家”,今日便早则死心塌地。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
3、你让他悔过自新,但他回来仍给敌人干事,这还不叫死心塌地吗?
现当代马烽《吕梁英雄传》第四三回
4、唯其因为她心中装满了家长里短,她才死心塌地的为一家大小操劳,把操持家务视成无可卸脱的责任。
现代老舍《四世同堂》八〇
5、到了第四天饭后,他老人家已经死心塌地,绝了念头。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四回
6、那英布归汉了也。我若是不杀他楚使,他怎肯死心榻地便肯归降。
元尚仲贤《汉高皇濯足气英布》第一折
7、原来挑上冈子时,两桶都是好酒;七个人先吃了一桶,刘唐揭起桶盖,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他们看着,只是叫人死心塌地。
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六
8、青姐见郭乔如此郑重他,一发死心塌地……又热闹了一番,郭乔方与青姐成亲。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