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磨秃头顶走伤脚跟,形容极度辛劳,舍己为人。
今义:后用来形容为国家或为别人效劳,不辞劳苦,不顾艰辛。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战国《孟子·尽心上》
1、若此者谓之蔽,其蔽也,为己者至于不拔一毛,兼爱者至于摩顶放踵,往而不知返焉。
宋秦观《浩气传》
2、先生既墨者,摩顶放踵,思一利天下,又何吝一躯啖我!
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3、深念高望,私怀墨子摩顶放踵之志矣。
清末谭嗣同《〈仁学〉自叙》
4、摩顶放踵以拯生民之陆沉,前者踣,后者继,百挫而无反顾,终以集事。
近现代章炳麟《变法箴言》
5、摩顶放踵,虽愿效于微劳;以蚊负山,顾难胜于重任。
宋王安石《王文公文集·一六·再乞表》
6、敬当摩顶放踵,镂骨刻肌,以图报称,庶不负于知遇。
宋赵善括《应斋杂著·三·上龚参政小简》
7、以此鄙意愈坚,虽摩顶放踵犹为之。
明徐光启《徐光启集·补遗·致鹿善继简》
8、孺子入井,可逝也,不可陷也。逞一朝之忿,亡其身以及其亲,欲更为摩顶放踵之事,得乎?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五六回
9、中国文人之中,正是由于有李颙这样力求品格完整的人士,当他决定要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往往全力以赴,虽摩顶放踵,也在所不计。
现当代李国文《文人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