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枯槁的树干和火灭后的冷灰。
比喻:比喻毫无生气或意志消沉,冷漠无情。
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战国庄子及后学《庄子·齐物论》
1、在初学者,理未明,识未精,终日兀坐,是乃槁木死灰,其将何用?
宋陈淳《北溪文集·答西蜀史杜诸友》
2、这李纨虽青春丧偶,居家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问不闻,惟知侍亲养子。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
3、尊君固将屏事绝物,漠然一无所闻问,使其身心如槁木死灰然哉!
明罗钦顺《习静诗序》
4、贫道槁木死灰,虽雨露不能荣,烈火不可燃。
清吕熊《女仙外史》五六回
5、这是说,老年人不再追求那花前月下的旖旎风光,并不是说老年人就一定如槁木死灰一般的枯寂。
现代梁实秋《雅舍小品·老年》
6、以此观之,圣人之道,不是默然无言;圣人之心,纯亦不已。虽无事时也常有个主宰在这里,固不是放肆,亦不是如槁木死灰。
《朱子语类》卷六十
7、不过这些只是受他一时文字的魔力罢了,现在离当初读门太的书的时候将近两年了,而那种对狗友的一点风雅豪情也早如槁木死灰了。
现代林语堂《买鸟》
8、本息机忘世,槁木死灰人也,而于古之忠臣义士......言有触而必吐,意无往而不伸。
明袁中道《珂雪斋集·一七·李温陵传》
9、盖人心是个活物,其感应之理必如此,虽欲忍之而其中惕然自有所不能以已也;不然则是槁木死灰,理为有时而息矣,此必然处也。
宋陈淳《北溪大全集》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