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学习精妙成语,传承千年智慧

您当前的位置: 成语大全 >  成语“史不绝书”详细解释

史不绝书 【shǐ bù jué shū】朗读

褒贬中性 结构主谓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史书上不断有这类的记载。形容过去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

史: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亦指记述、研究这些的文字和学科。
不: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
绝:尽,穷尽。
书:书写,记载。

# 例句

1、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英雄豪杰辈出,史不绝书,他们的事迹永远激励着后人。
2、纵观历史,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民族的繁荣富强,前赴后继,史不绝书
3、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有那些为真理、为正义而斗争的勇士,他们的事迹史不绝书,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 成语故事

晋平公的母亲,那位尊贵的杞女,曾促使晋平公派遣三军司马女齐前往鲁国,意在收回杞国的土地。然而,鲁国并未如预期般归还全部土地,这令晋悼公的夫人深感不满。晋平公得知此事后,将夫人的不满告知了女齐。女齐深思熟虑后回应道:“鲁国对于晋国,向来都是恭敬有加。他们从未短缺过对我国的贡品,玩物珍奇也按时送达。鲁国的公卿大夫们更是络绎不绝地前来朝见,史官们对此的记载也从未中断,我国国库中每月都满载着鲁国的贡品。如此,已经足够了。我们何必为了增强杞国而损害鲁国的利益呢?若先君在天有灵,恐怕也会认为此事应由夫人亲自处理,哪里还需要我这老臣来插手呢?”女齐的这番话,不仅道出了晋鲁两国之间的深厚关系,也体现了她对于国家大局的深思熟虑。而“史不绝书”这一成语,便是由此而来,用以形容史书上不断有记载,也用以比喻同类情况或现象在历史上经常发生。

# 近义词

屡见不鲜
司空见惯
层出不穷

# 反义词

亘古未有
前所未有
史无前例
不见经传

# 出处

鲁之于晋也,职贡不乏,玩好时至,公卿大夫,相继于朝,史不绝书。

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 十九年》

# 引证

1、第一次正式记录台湾历史的,是三国 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往后史不绝书,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年。

现代刘大年《台湾一千七百年的历史》

2、圣人不语怪力乱神,良有以也。逮丘明首唱,叙妖梦以垂文,子长继作,援龟策以立传,自兹厥后,史不绝书。

唐房玄龄等《晋书·艺术传》

3、陆氏自汉以来,为天下名族,文武忠孝,史不绝书。

宋陆游《右朝散大夫陆公墓志铭》

4、自古专制之国,以兄弟争位致乱者,史不绝书。

近代梁启超《王荆公传》一六章

5、自古忠臣毁家纾难,史不绝书。

现代姚雪垠《李自成》二卷三〇章

6、厥声载路,赓歌济巨川之功;史不绝书,考课获畴庸之最。

徐彦伯《汾水新船赋》

7、自唐、宋以来,国家大事,以台谏抗言维挽救正者,史不绝书。

清方苞《(清)方苞集·集外文二·论九卿会议事宜 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