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学习精妙成语,传承千年智慧

您当前的位置: 成语大全 >  成语“脍炙人口”详细解释

脍炙人口 【kuài zhì rén kǒu】朗读

褒贬褒义 结构述宾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美味人人喜爱。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为众所称。亦用作反语,讽刺坏事传于众口,深受斥责。

脍:切得很细的鱼或肉。
炙:烤熟的肉。
人:每人;一般人。
口:指口之味欲;口味。

# 易错

“脍”不可读作huì。
“炙”不可写作“灸”。

# 例句

1、那位歌手的代表作以其动人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成为了脍炙人口的金曲。
2、民间流传的许多寓言故事,因其寓意深刻且语言生动,成为了脍炙人口的佳作。
3、这部小说以其引人入胜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成为脍炙人口的作品。

# 成语故事

春秋时的曾参是个非常孝顺的人。他的父亲曾晰喜欢吃羊枣(一种野生小柿子,俗名牛奶柿)。曾晰死后,曾参竟不忍心再吃羊枣。所以被儒家相传为美谈有一次,孟子的学生公孙丑就这件事向孟子提出了疑问:脍炙(精美的肉食)和羊枣哪一个更好吃呢?孟子说:当然是脍炙好吃。公孙丑说:那么曾参父子一定都爱吃脍炙了,可为何父亲死后,曾参只戒羊枣,不戒脍炙呢?孟子回答说:脍炙,是大家都爱吃的;羊枣却是曾晰的个人嗜好,因此曾参继续吃脍炙而不吃羊枣。

# 近义词

喜闻乐见
口碑载道
津津有味

# 反义词

味同嚼蜡
乏善可陈
索然无味
鲜为人知
无人问津

# 出处

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美?”孟子曰:“脍炙哉!”

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下》

# 引证

1、先生名朴字见素,生于钓台,而长于瓯闽,与李建州频、方处士(干)为诗友,一篇一咏,鲙炙人口。

唐林嵩《周朴诗集序》

2、锵金铿玉千馀篇,脍吞炙嚼人口传。须知一一丈夫气,不是绮罗儿女言。

唐齐己《读李白集》

3、欧阳文忠公,文章之宗师也。其于小词,尤脍炙人口。

宋杨绘《时贤本事曲子集·欧阳修》

4、王摩诘(维)《捕鱼图》,为画中神品,脍炙人口。

明文徵明《文徵明集·补辑·二二·跋王摩诘捕鱼图》

5、李涛,长沙人也,篇咏甚著,如“水声长在耳,山色不离门”……皆脍炙人口。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载应不捷声价日振》

6、集中诗如此者尚多,今姑采其脍炙人口者录之。

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三》

7、邹容以无比的热情歌颂了革命,他那犀利沉痛的文章,一时脍炙人口,起了很大的鼓动作用。

近现代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五

8、日本驻北京公使于一九一五年一月十八日向中国大总统提出二十一款之要求,颇令中国寒心。此项要求,现已脍炙人口。

现代佚名《“五四”爱国运动资料·青岛问题之由来》

9、清朝有灭族,有凌迟,却没有剥皮之刑,这是汉人应该惭愧的,但后来脍炙人口的的虐政是文字狱。

现代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三》

10、贺方回、柳耆卿为文甚多,皆不传于世,独以乐章脍炙人口。

宋周煇《清波杂志·富春坊》

11、当日说他不守闺门的,今日又赞他守贞志烈,不更二夫,人人称羡,个个道奇,传满了杭州城内城外,遂做了湖上美谈,至今脍炙人口不休云。

清墨浪子《西湖佳话》卷一一

12、一年一度的广州年宵花市,素来脍炙人口。这些年常常有人从北方不远千里而来,瞧一瞧南国花市的盛况。

当代秦牧《花城》

13、她(谢冰心)的《超人》、《繁星》、《春水》,当时早已脍炙人口。

现代梁实秋《秋室杂忆·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