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学习精妙成语,传承千年智慧

您当前的位置: 成语大全 >  成语“瑕不掩瑜”详细解释

瑕不掩瑜 【xiá bù yǎn yú】朗读

褒贬褒义 结构主谓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玉上的斑点遮盖不了美玉的光泽。

比喻:比喻事物的毛病缺点无损其整体的完美。

瑕:玉上的斑点。
不: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
掩:掩盖。
瑜:玉上的光彩。

# 易错

注意"瑜"读yú。

# 例句

1、这件艺术品虽然有些细微的瑕疵,但整体设计精美,工艺高超,瑕不掩瑜,仍然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
2、尽管这部电影在剧情上有些瑕疵,但演员们的精湛表演和出色的制作质量使得它瑕不掩瑜,成为了一部值得一看的佳作。

# 成语故事

《礼记》作为中国古代的礼仪宝典,位列儒家经典之中,它详细记录了古代中国的礼仪制度和规范。《礼记·聘义》中有一句至理名言:“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这句话的深意在于,即便是美玉上有些许瑕疵,那瑕疵也无法掩盖美玉本身的美丽;同样,美玉的光泽也无法掩盖其存在的瑕疵。这正如一个忠诚的人,他始终保持着真诚待人之心,不会刻意掩饰自己的不足。这句话凸显了忠诚与真实的价值,强调了个人的品质和道德,而非外在的表象。这正是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核心所在,即重视内在的道德修养,而非外在的形式和表面。后来,“瑕不掩瑜”这一成语被广泛流传,用来比喻缺点无法掩盖优点,强调事物的整体价值不会因些许不足而受损。

# 近义词

白璧微瑕
大醇小疵
白玉微瑕

# 反义词

一无是处
瑜不掩瑕
一无可取

# 出处

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

《礼记·聘义》

# 引证

1、《琵琶》之可法者原多……瑕不掩瑜,何妨并举其略。

清李渔《闲情偶寄·结构第一》

2、尽管歪风邪气依然相当猖獗,但瑕不掩瑜,使人心倾意慕的好人好事,仍然如雨后春笋,愈来愈多。

当代佚名《民主与法制》1984年第2期

3、惜哉仲淹,寿不永乎。非不废是,瑕不掩瑜。虽未至于圣,其圣人之徒欤!

宋邵博《闻见后录》卷四

4、鹿兆鹏用筷子翻搅一下,被臊子覆盖着的面条已经变成黄色,碱面儿放得过量不止一倍两倍,他猛然吸了一大口说:“瑕不掩瑜。长嘛可是够长的,筋道也不错,味道嘛还是咱原上的味道。”

当代陈忠实《白鹿原》二四章

5、顗招时论,尤其酒德,《礼经》曰“瑕不掩瑜”,未足韬其美也。

唐房玄龄、褚遂良等《晋书·周顗传论》

6、《北征》犹不免粗犷处;如“垢腻脚不袜”、“数日卧呕泄”等句,亦是诗中之一病,然瑕不掩瑜耳。

清王闿运《湘绮楼论唐诗》

7、柳之文长于记,特惜瑕不掩瑜,恶敢与泰山北斗并驾齐驱。

清陶曾佑《中国文学之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