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归海 【bǎi chuān guī hǎi】
褒贬褒义
结构主谓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所有的江河最后都流入大海。
比喻:比喻人心所向,众望所归或大势所趋。
今义:后用“百川归海”比喻分散的众多事物汇聚到一处。
百:比喻很多。
川:河流。
归:趋向,去往。
海:大海。
# 易错
川,不能读作“cuān”。
川,不能写作“州”。
# 例句
1、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无论文化、经济还是科技,都呈现出了百川归海的态势,各国都在努力寻找共同发展的道路,实现互利共赢。
2、经过多年的努力,公司终于实现了从创业初期的小规模到如今的行业巨头的转变,这正是百川归海,众望所归的结果,是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见证。
3、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的传统文化、艺术珍品和民间工艺等都在逐渐汇集到博物馆中,展现出百川归海的景象,让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欣赏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成语故事
《淮南子·汜论训》这部古代典籍详细记载了人类早期社会的演变历程。在遥远的古代,先民们生活在山洞之中,或沿河流边挣扎求生,生活极为艰辛。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智慧而博学的圣人应运而生。他们教导先民们如何建造房屋以抵御风雨,如何耕种土地以收获五谷,如何制造农具以助力生产,从而使得人们的生活得以基本安定,社会也由此向前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这些圣人又制定了礼乐制度,设定了种种规章制度,旨在教导人们如何遵循礼节,如何自我约束,以构建一个更加和谐有序的社会。《淮南子·汜论训》在文章的结尾,巧妙地运用了“百川归海”这一自然现象作为比喻,深刻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正如所有的江河最终都会汇入广阔无垠的大海一样,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尽管他们的工作岗位、职责任务各不相同,但他们的目标却是一致的,那就是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因此,“百川归海”这一成语便应运而生,它不仅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江河汇聚的壮丽景象,更寓意着众多分散的事物最终会汇集到一处,形成强大的力量,推动社会的发展。这一成语也常被称为“百川朝海”,用以表达同样的含义。
# 出处
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
西汉刘安《淮南子·汜论训》
# 引证
1、地倾东南,百川归海。
宋单锷《吴中水利书》
2、一自百川归海后,长留风雨在江东。
清毛奇龄《禹庙》
3、导水东流,百川归海。
唐薛霁《对清白二渠判》
4、眼看各股义军如百川归海,都归‘闯’字旗下,中原地区将全部属于闯王。
现代姚雪垠《李自成》三卷三〇章
5、这世界上所有的礼品似乎都是为女人的,所有为女人的礼品似乎又都百川归海地归到了香港。
当代王安忆《香港的情和爱》四